
读书日里话读书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为“世界图书日”,到今年4月23日已经是第27年。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从“开卷有益”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等无数诗词名句,都在阐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读书是你拓宽视野,放大格局的最佳捷径,也是你取得人生成功成本最低的投资。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十二字庭训:“不学诗,何以言。不学礼,何以立”。《诗经》是当时社会的启蒙教材,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始于读诗(书)。学诗,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启蒙高尚情志,提高观察力,了解天地万物与社会大千,锻炼合群性,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用今天的话说,只有博览群书你才能在和别人聊天时不露怯,充分展示个人修养和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不是只有好看的皮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到今天的电子图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书籍功不可没。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它可以塑造一个完美的灵魂,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使我们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陶冶我们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因为有孙中山、陈独秀、朱德等千千万万个革命先驱,漂洋过海通过读书寻求救国真理,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

读书的厚度,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前几天,万众注目的神州十三号三位航天员,成功结束长达六个月的太空“出差”,平安回家。“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刷爆了朋友圈,她可能是全世界站在最“高”处的妈妈,是我们女性的骄傲。我们都被她的甜美笑容治愈了,笑容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才能从众多的航天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中豪杰。

获得2022年度“韩城工匠和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中有几位我认识。一个是我的同学卫社彦,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记得在韩城西庄中学上学时,他是班里最默默无闻、但喜欢读书的小个子男生 。还有一个是我先生的学生薛庆媛 ,韩城市象山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高一云班班主任,渭南市人大代表。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农村出来的学生、喜欢读书学习、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各自的领域深耕厚植,不断学习创新,才取得了今天的骄人成绩。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因为读书使他们终于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我们大家学习的的榜样。

记得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思想和智慧的汇聚地,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人们心灵的港湾。修葺一新的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是很多人节假日里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窗明几净,馆藏图书琳琅满目,同时还开通了网上图书馆,借阅图书非常方便。大家只要有时间,每天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众所周知,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这个人口总数仅占人类总人口的0.2%的民族,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占1/5;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界的一流作家,犹太人占6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民族,他们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相传,很多犹太母亲,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书本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通过这件事,他们告诉孩子的是:书本是甜的。而在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很多犹太人第一抢救的,也是书籍,而不是财产。也正是因为这样,犹太人在他们颠沛流离,甚至夹缝中求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虔诚,他们深信,改变自己民族命运的,只有文化。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全家约定年初每个人都要制订自己的读书学习计划,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生事物,年终归纳总结,并制定来年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以此督促每个人不断读书进步。我自己的目标是每月在司马迁图书馆借阅图书5本,一年下来就是60本左右。

如今,微信、喜马拉雅等各种软件读书、听书方便快捷,为“书虫”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再也不用为买不起自己心爱的书发愁,真的非常幸福。
在第27个读书日来临之际,倡议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要珍惜学习机会,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自己,让“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教训不再重演,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争做领读者,让书香沁润我们的心灵,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樊春亮,女,1970年出生于陕西韩城,爱好文学和韩城当地民俗文化,先后在《韩城文学》、《渭南网》、《都市头条》等公众号发表文章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