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一中是个大家庭,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已无法估算,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践行着他们的人生梦想。一场疫情,牵动了校友的心,集体支援,也有单人的紧急驰援,很多一中的校友冲锋在抗疫情前沿阵地,为家乡为母校为这片土地保驾护航。他们心有大爱,勇做逆行者,他们不惧危险,搏杀在第一线。
支援家乡的“白衣天使”
赵建芬,鸡泽一中1997级学生,大学毕业后在肥乡工作。面对家乡疫情,她焦急万分,“狠心”抛下年幼的孩子,在最后出征前递补进医疗队,火速驰援家乡。
那是4月1日下午,她正在肥乡妇幼医院工作,忙完交接班后正准备下班回家。突然接到通知,跟其他队员还有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医疗队,前往鸡泽支援抗疫。虽有被感染的危险,但听到支援家乡抗击疫情,她心里既紧张又兴奋。简单准备后,便跟随队伍前往鸡泽。然而,没想到的是实际情况远比他们想到的要严峻的多。
不容多想,他们根据鸡泽县防疫人员的安排,分成多个小组,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指定地点,投入到核酸采集的工作之中,一直到深夜十二点才结束当天的工作。
直到这个时候,她们连晚饭都还没顾上吃。由于全城封控,他们也没地方能买到吃喝的东西。原本以为结束工作可以回家,没想到的是,由于疫情严重,他们必须留下来继续协助防疫工作,直到疫情可被控制。当他们拖着又累又饿的身体赶到临时安排的休息所后,负责接待的同志刚好送来一些方便面、火腿以及水等等,直到此时,她们才勉强填补一下肚子。顺便也给家里人汇报一下情况。此时,已是凌晨一两点钟了,稍作休息,凌晨四点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接下来的日子,她们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到不同的地点进行核酸采集和消毒等工作,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无论多么困难,多么危险,她们都没有退缩,一起搏杀在疫情第一线,不惧凶险,无论生死。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向他们这些,在危险面前无惧无畏的“逆行者”们致敬。
共筑防疫屏障的爱心群体
众人拾柴火焰高,鸡泽一中的校友们,有的在家乡的抗疫一线、有的在驰援他乡的路上,有的捐款、有的捐物。他们虽身在祖国各方,却无一不在时刻关注这家乡的疫情。爱心能聚众,坚韧自成功,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名字---龙腾联盟,一个毕业于鸡泽一中的97级学子群,虽身在全国各地,却时刻关注着家乡和母校的团体。自2019年成立以来,他们秉承“回馈家乡,回馈母校”的理念,多次支援母校一中的教育建设事业,先后参与校庆70周年,主办“龙腾杯”感恩母校征文比赛等活系列动。此次疫情期间,龙腾联盟召开高层会议,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决定紧急驰援母校8万只口罩物资,在家工作的武占勇和王彦峰对接厂家、落实车辆等,异常高效,当天傍晚就发放到一中的每个老师和学生手里。赵建芬等多位成员更是参与鸡泽县一线抗疫,田静伟在邯郸市抗疫检测点,并积极捐款,焦顺平为所在村捐献生活物资,刘渊编写抗疫行为防范手册等等。此外,还有更多的鸡泽一中97级校友,不仅保护家乡也驰援他乡抗疫,李月伟在家乡疫情爆发之前,一直在驰援沧州,紧急返回后同运输队往返鸡泽和邯郸多次,深入浮图店镇等村落,运输密集群众人群不计其数,异常艰辛,前前后后工作将近二个月。张书苗驻守牛庄前沿阵地,充分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把防护服让给她人,长期坚守做核酸临时据点,确保每项工作到位。
他们都是鸡泽一中的优秀学子,心怀家乡,感恩母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面对凶险不退缩,搏杀现场不褪色,将自己对母校的爱洒在了这片热土上,他们永远都是鸡泽一中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