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木塔缘》(第二十一章)
作者:李汉武
演诵:魏静
音频策划、指导、监审、导语诵读:魏静
编辑制作:娲儀

木塔缘导语:
翻阅浩瀚历史文献,寻找应县木塔古迹。历经层层艰险,绘测成功凯旋!他就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
请听文声国际小说演播团队为您奉献李汉武老师的中篇小说木塔缘(第二十一章)!

梁思成六天的测绘工作结束了。
最后的一项工作是去看望高培华。
他是不会忘记给他寄信的这位应县朋友的,他也是守信用的人,高先生托付他买的信笺还在自己的包里。
高培华的住处,就在木塔附近。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门额上挂着“宝华斋”牌子的门前。可能是风吹雨淋的缘故,门牌油漆脱落,斑斑驳驳,失去光泽,像一张苍老的脸,可“宝华斋”三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他是一个人来的,莫宗江和纪玉堂在客栈里整理东西,打算明天上午离开应县去浑源悬空寺。
院落古老而破旧,却整理得干干净净,可见主人的勤快。堂屋门开启,出来一个三十四五岁的女人,个子较高,身板宽阔而结实,一身肥大的衣服裹着臃肿的身体,看上去不怎么漂亮,却有着一股子男人的气质。
她看见院里站着一个陌生人,也没有吃惊,用她那粗嗓门,没好气地说:“看对啥就拿吧,就剩下这些烂椽头烂檩条了。”
梁思成一时间蒙住了,这位妇人说的什么他根本听不懂,说:“我,我看……”
“我已经说了,你看对啥拿啥就行了。前半夜,麻队长来了,说下酒没菜,把家里唯一一只下蛋母鸡也杀的吃了。早晨,来了一股子乔军,把家里的二斗米面拿走了,半前晌又来了几个烟鬼,拿走了我家里水瓢和一个铜勺子,烟鬼刚走,又来了几个一贯道,说啥让我交孝顺费,我爹娘早没了,还说啥孝顺,我说没钱,他们拿走了了一床被子。每天都这样,不是兵就是匪,不是官就是盗,老百姓就像房檐的那只蜘蛛,驮着一脊背的小蜘蛛,直到被榨干了,咽了气也就没事了。现在你又来了,看对啥拿啥,别这样看着我,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她操着一口内蒙腔,有口气说完,话里带着讽刺、怨恨,更多的是仇恨,梁思成明白了这位妇人把他当土匪了。
梁思成自我介绍说:“我是梁思成,北平来的,来找高培华高先生的。”
话音刚落,从门出来一个年近40岁的男人,头戴一顶黑色瓜壳帽,上身穿着黑色马褂,下身穿着一件白灰色裤裙,衣服干净而整洁,人也很精干,梁思成心想,这是一个比较讲究的人,看上去有着学究的风度。

高培华一眼就认出了梁思成,对李大女说:“你错怪他了,他是梁思成梁先生。”回头又对梁思成说,“我就是高培华。”
梁思成十分惊讶,问道:“先生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高培华笑了笑说:“请进屋说话吧。”
室内打扫得可干净了,东西摆放地也很有秩序,可见女主人也是一个勤快而讲究的人。
梁思成进了屋里,斜跨在炕沿边上。李大女忙着去泡茶,土炕上放着一张炕桌,红油漆的,桌的一角整齐的摆放着一摞书,最上面放着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梁思成拿过书,翻看了几页,发现上面用蓝笔勾勾画画了不少,问道:“高先生怎么有这本书?”
“我在北平做学徒时结识了一位好友,名字叫高达。他很爱看书,家里藏书也不少。那年,他为了躲避北平战事,带来了三大箱子线装书让我保管,后来人就没有音讯了。这本梁先生的书是他介绍给我的,说说很好看。看了几页后,我也喜欢上了,没事的时候,就随便翻翻。嗨,你还别说,我从中也有大收获。”

李大女端着茶进来了,接口说道:“他呀,一辈子就崇拜一个人——梁启超,说梁先生是一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先生,刚才对不起了,不问青红皂白,把你数落了一顿,实在不好意思,我也是被那些人折腾地气昏了头,才误把好人当坏人的。”
梁思成接过茶,笑笑说:“大嫂,没关系的。别放在心上。”
他用审视古建筑的眼神审视着高培华,一张刮得白白净净的圆脸,端端正正,两腮饱满,一对不粗不细的黑眉,略向内倾,炯炯有神的眼睛,有着一股男子汉的气魄,给人一种震惊,在那眼睛轮或的一转间,奇妙地反映出他真正的思想和智慧。高挺的鼻子,小山一般,鼻孔的一张一合,能够吞吐出一阵烟云。谈话中往往露出一副令人兴奋的神情。他从高培华身上看到一种平凡人所没有的气质。

高培华说:“梁先生来应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已经七天了吧。”
他忽然想起了那个救他的蒙面人,试探着问:“高先生还会武功吧?”
高培华笑笑说:“啥武功,只会几招小玩意,没啥?只是为了防身。”
他再次上下打量了高培华一番,问:“救那个演讲的女青年和几次救下我的那个蒙面人,就是先生吧。”
高培华笑笑,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先生也不是保护了一个女共产党,还悄悄放走了金淑贞吗?哈哈哈,咱们彼此彼此。其实梁先生你们登上木塔那天,我就开始关注你了。”
“哈哈哈哈。我觉得防范比关注更确切一些吧。”
“那里那里,我也是出于对木塔保护的一种好意,先生莫怪!不说这些了,还是看看我的晋北古建筑照片吧!”

在他眼里,高培华的形象霎时高大了起来,须仰视才见。
高培华把拍摄的晋北古建筑照片放在梁思成面前。梁思成认真细致地观赏着,更让他感慨的是,很多古建筑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大多数人们并不陌生,但真正能像高先生这样有着较高雅致的人很少,在这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里,还能够保持着自己的一份情趣爱好和精神追求,确实不容易。高先生似乎和他有一段木塔缘,这种默契一拍即合,他有着姜伯牙遇到钟子期的兴奋。又问起了高先生的照相生意。
高培华哀叹一声说,照相馆生意萧条,不再营业了,只修钟表。
梁思成把一沓信笺交给了高培华,问:“先生,要这些信笺干什么?”
应县没有南纸店,南纸店是专门出售用宣纸等南方优质纸张加工而成的多色套印花色小笺。高培华少年时期在亨得利当学徒时,曾见过和使用过这类精美的信笺,因为这些信笺,在他年少时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他的一种精神追求。
梁思成听完之后,不由得赞叹道:“高先生儒雅!”

日阳高照,秋风飒爽。
高培华、大行师、金二嫂三人站在木塔第三层的东窗口前,目送着坐在骡子车上的梁思成等人的影子,在去悬空寺的驿道上渐渐消失……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1933年9月17日——24日。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建筑师的名字——梁思成。

作者介绍

李汉武,山西朔州市应县人。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协会会员,朔州作协会员,李林研究协会会员,《应县文艺》执行副主编。有诗歌、散文、小说、赋、戏剧等。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网》、《中财论坛》、《中国散文网》《中国赋学网》等网络。部分作品刊登于《中华辞赋》《神州辞赋》《赋都新苑》《三晋赋》《诗文杂志》《李林与英雄文化》《朔州日报》《朔州晚报》《平鲁文艺》《应县文艺》《应县信息》等。获奖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赋》《赵一曼赋》《僧格林沁赋》《菊赋》《应县赋》等。《应县木塔赋》《北楼赋》《应县赋》《应县石柱山赋》《应县木塔风铃赋》等载于《方志山西》。《应县花灯赋》于2018年元宵展示于应县清宁公园。

魏静,网名:静静的时光,朗诵爱好者,大连中山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