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期待 也是幸福
——观CCTV一则公益广告有感兼寄语青少年朋友
聂国弼(2016.01.25)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CCTV的这则公益广告开播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公益作用,唤醒了无以数计的后人对长辈的孝心,使老年人体会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我是一个正在品味夕阳美景的闲人,和许多老年朋友一样,在感受这则广告所传递的正能量之时,对该广告另有一番解读,那就是“值得期待,也是幸福”。 你看广告中的那位母亲,年幼而又懂事的儿子领会妈妈的苦心,努力学习,如愿以偿考上大学;长大成人的儿子不负妈妈的厚望,大学毕业了,有工作了,结婚了,新婚之日携媳妇欢天喜地向满脸灿烂笑容的妈妈敬献香茶;“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您享福啊”, 奶奶紧抱孙女甜蜜地笑着------这是一组多么和谐美好,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母亲对儿子的期待逐一变成现实,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令人舒心悦怀?值得期待,也是幸福!
对后辈充满期待,并且为“期待”得以实现而付出许多辛劳,是天地宇宙间所有生物的共同本能,飞禽走兽、草木魚虫无一例外。
君不见南来的春燕一到堂前屋下,就忙着衔泥筑巢。小燕出壳后,为填充那些似乎永远也不知满足的黄口而往返奔忙。待到小燕羽翼丰满,天空中就会奏响父母子女共庆胜利的悦耳欢歌。再如,CCTV9在2015年多次播报,生长在海边的椰树,用厚实而又坚韧的果皮将种籽层层包裹,为的是让它的后代能经受住恶劣环境而繁衍不息。椰果成熟后完好无损落到树下,任由风浪把它们送到遥远的荒岛海滩,一旦时机成熟,小椰树苗就落地生根,繁育出一片新的椰林。若老椰树有知,定会舒心欢笑。
如果说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辛苦繁育后代是在物竞天择的漫长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本能,那么人类对后辈满怀期待,并为所期待的得以实现而辛勤操劳,则是先天生物本能和后天文化智慧的有机结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是这些期待,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因为人们有所期待,就会作出相应努力,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创造条件,使期待得以变成现实。一代又一代这样努力下来,形成接力赛,在繁荣家族的同时,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作为人类的后辈儿孙,应该深刻理解长辈期待自己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永存感恩之心。在青少年时期,专心致志地学知识、练本领、习品性、健身心,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长大成人之后,肩负起家庭和社会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孝敬父母,养育后代,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果能如此,则父母付出的所有艰辛都是值得的,这样的儿女正是父母所期待的,父母一定会因为期待的实现而倍感欣慰。
愿天下人的儿孙都值得家庭和社会期待!
愿天下人都值得发展进步中的人类社会期待!
近日闲着无事,翻出多年前写的文字,感觉还有些味道,将陆续发到朋友圈中,与亲友共尝。
星系形成的盆水模型
——读《星系大碰撞》
聂国弼(2015.12.27)
我从小喜欢天文学,源于大人(成年人)常说的话: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前一句是告诫青少年,不要妄自尊大,后一句则让我着了迷。“天外有天”,天外之天的外边是什么?神话说天有九重,第九重天的上边又是怎样的?有时我在想象中长出翅膀,飞向星空,去寻找天的尽头。我就这样在想象中长大。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从事天文探究,只是当了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初步知道了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
天地宇宙是怎样形成的?有宗教说是神造的,华夏古人说是盘古用巨斧开劈出来的。现在比较占主导地位的是大爆炸学说。在大爆炸之前,时间、空间、日月星辰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那么一粒比微尘还要小的“点”。138亿年前的某个时刻,那个神奇的点突然发生极其猛烈的爆炸,产生无法形容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四周迅猛膨胀,经过漫长岁月,终于形成了无可计数的日月星辰和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现在宇宙中的一切,当初就蕴藏在那个不占任何空间的神奇点中,这简直是太神奇了,无法想象的神奇!
如果这个“大爆炸”理论是真的话(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并且还在继续证明着其正确性),我就更加钦佩2500多年前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了。释迦牟尼在多部佛经中说:一微尘纳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就是日月星辰和无穷无尽的宇宙万物吗?佛教人士对“一微尘纳三千大千世界”可能另有解读,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只能这样理解了:一微尘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一个神奇的点所释放的物质当然可以造就整个宇宙。
理解是那样理解了,但是,思想有时就是拐不过弯来。于是就产生了胡思乱想:一个无限小的点所释放的能量怎么可能形成无穷无尽的“明物质”(无数的星系及各种宇宙尘埃)和占有整个宇宙份量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暗物质、暗能量”呢?有没有这种可能,宇宙空间其实早已存在,其间充斥着各种无序游动的微粒(例如各种元素的基本粒子),正如神话所说,处于混沌状态。138亿年前的大爆炸确实发生过,只是从中喷出的不是后来形成宇宙的物质,而是一种能力极其强大的冲击波。早已存在于空间的微粒受到冲击波的扰动,产生有利于生成星系的运动,从而形成了今天人们所观察到的景像万千、光彩夺目的广袤宇宙。
这种猜想在无意之中似乎得到了证实。
我家洗涮衣物的水一般都用大圆盆储存着,以备杂用。有一天,我发现盆底沉淀着许多细小颗粒。我想去掉这些脏物,就用物理学中形成龙卷风的实验方法,在盆子内沿搅动水,沉淀的颗粒被搅起来,随水旋转,逐渐向盆中央汇聚。待水静止后,用长毛刷就可以把那些沉淀物捞起来。反复几次,盆中的水就变得清亮了。有一次,我不是沿盆边搅水,而是在盆的中间部位,沿直径方向把水划拉一下,水中微粒的旋动状态让我惊呆了:划拉处两边水中的沉淀物翻转起来,随着水流形成多个小旋涡。不久,小旋涡又渐渐靠拢,各个小旋涡中的沉淀物象是有吸引力一样,慢慢形成几个较大的团块。再后来,旋涡越过开初划拉的界限,在整个盆中徐缓地旋动起来,形成多个稍大一些的旋涡,旋涡中的小颗粒团成的形状就象《科学世界》2015年第12期《星系大碰撞》中的星系照片!十分有趣。重复多次,基本如此。于是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星系形成的盆水模型。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试验方法十分简单:取一个口径1米左右的浅色平底圆盆,注入半盆清水,抛撒一些粉状物,用较粗的棍子在盆中间沿直径方向快速划拉一下,即可穿越时空看到星系形成和碰撞的情形。
后记:我十分庆幸订阅了《科学世界》杂志,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在拜读了2015年各期的相关文章后,终于理清了萦回脑际许多年的思绪,写成本文。这些无知的想法可能会成为笑料,我还是写出来了,或许能给正在研究天文学的人们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作者: 聂国弼,1941年生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安陆市作家协会会员,安陆市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