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49)
诗║李耀文
第三章~第二十八节
推行改革
齐秦称王


齐国之威王,力主改朝政。
勤政励图治,赏罚亦分明。
善于纳臣谏,惜才用贤能。
任邹忌为相,田忌来掌兵。
孙膑做军师,兵强国振兴。
桂陵之大战,魏国被战胜。
围魏救赵法,后世仍效用。
二千多年来,成为兵典经。
秦孝公驾殁,太子驷继承。
是为惠文王,开始掌朝廷。
为缓和矛盾,商鞅车裂刑。
鞅死法未改,继续来推行。
武有樗里子,张仪主连横。
联韩魏打楚,败义渠而兴。
为秦统六国,基础先奠定。
注:❶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并320年在位。
齐威王二十三年(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经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治,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进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齐威王36年(公元箭320年)齐威王驾崩,葬于田齐王陵(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享年59岁。
❷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迫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救主,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就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两千年以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❸秦惠文王:赢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赢姓,赵氏,栎阳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赢驷19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车裂商秧,不废其法。
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