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抠的“杀猪菜”
王丽英
山城巷子深处有一家“杀猪菜”,饭馆名字就是招牌菜,在当地享有盛名。听说老板是东北有名的李小抠。
人抠,菜不抠,两个人要一盘“杀猪菜”,四个人都吃不了。虽然价格高点,吃着实惠又美味,吸引四面八方的顾客,每天爆满,生意兴隆。
南来的,北往的,只要路过此地,都想一饱口福。尤其是外地人来到此处,不吃一顿李小抠家的“杀猪菜”,总有点缺憾。
老板原名叫李舍,外号“李小抠。”高鼻梁,小眼睛,瓜子脸上镶着两撇八字胡,走路弯腰驼背,说话慢条斯理,微微上翘的嘴角常挂着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
“李小抠”的绰号是怎么得来的呢?相传,他爷爷那会就是地主,是出了名的抠门。煮玉米碴子,每勺子不能超过20粒碴子,否则,罚做饭的厨子一天不吃饭。
他喝酒吃咸鸭蛋,一个鸭蛋穿上一根线,来回扯着嗦拉,必须吃三天。还吃得有滋有味。
全家的二十几口人吃饭,一律用大锅闷饭。锅底的饭咖也得分着吃了,米汤都得用来炖菜。
到李舍这辈,更得发扬老辈人的光荣传统,不浪费一粒米,不扔一碗汤。
人传李小抠能抠到吃饭不落一个饭粒,喝汤不剩一滴。凡是本店员工,包括家人,在营业期间,不准吃“杀猪菜”。除非有顾客剩下的,才能尝尝鲜。
我有个朋友从南方来,就想吃东北的杀猪菜。这一带李小抠家的“杀猪菜”最出名。可我从来没去吃过。听人说吃一顿得上百。
这次,无论多贵,我都得尽地主之谊。
星期天,我带朋友来到李小抠家,屋里顾客盈门,厨房里弹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连我们进屋都没人打招呼。
我挺生气,真是店大欺客,难道还要排不上号?
望着来来往往奔跑的服务员。我大声喊:服务员,来客人了,上茶呀!
也真是怪了,居然没有人应声。难道是我声小没听见?我又提高嗓门喊,老板,上茶!
还是没人应。我脸上火辣辣的。朋友第一次来东北,就想吃口杀猪菜,怎么掉链子呢?真有点下不来台。
我气鼓鼓去后厨,你们怎么回事?不做买卖了?喊了好几声都没人搭理,欺负我们穷老百姓咋地?
李小抠弓腰驼背走过来,面带微笑。兄弟,真对不住了,这几天我们不营业。
啥?不营业?那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做盒饭?我看见满屋子白花花的空饭盒问。
李小抠点头说,是的,我们做盒饭了。每天忙得连轴转都做不过来,没时间营业了。
我这个憋屈,李小抠的“杀猪菜”,开十几年了,因为嫌弃贵,从没来吃过。今天狠狠心把一个月工资都带来了,人家还改做盒饭了。这些商人,比猴子还精,啥赚钱快马上转行。
这段时间冷了,新冠疫情又卷土重来。工作在一线和居家隔离的人员都需要大量的盒饭。这个李小抠怎能错过这个挣大钱的好机会。
我用鼻子哼了一声,李老板可真会做生意,祝你财源滚滚!
走,我们去那边“杀猪菜”吃,说不定比这好吃又便宜呢!
我带朋友来到另一家“烩菜馆”。这家的招牌菜也是“杀猪菜”。
酒过三巡,我问服务员:李小抠家生意那么火爆都改做盒饭了,每天昼夜忙乎,真发大财了。你们咋不跟着学学,也挣点外快。
服务员“咯咯咯”地笑了,您还不知道啊吧?李小抠这回可不抠了,盒饭是给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做的,每天得做十几万盒呢,全部免费,这回他家可赔大发了。
我朋友举起双手大拇指,他家的“杀猪菜”一定很棒!我点点头,尴尬地说,等你下次来,我一定让你吃个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