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弱路灯下的卤菜
胥全迎
1989年,我去大连海军政治学院参加一个政工干部短训班。在青岛赴大连的海轮上,同舱中有两位四十岁左右的旅客与我聊天。当他俩得知我来自淮阴市时,露出兴奋的表情。原来,他俩是营口市的公安民警,此次就是从淮阴回营口的。他们在淮阴办案的十几天,住淮海大厦。聊天中,他们把淮阴夸了,夸得第一句就是“你们淮阴的卤菜太丰富、太好吃了!”
要说这营口警察的话,我觉得是出于真诚的赞美。我走南逛北地也去过不少地方,到一个地方后,喜欢逛逛一些市民生活的菜市场啊、小吃摊啊等地方,体察一下当地的生活。可以说,还真的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淮阴将卤菜制作的如此丰富与美味可口。尤其是晚上,一些街头巷口,总是有几个或更多的车轮上的卤菜摊,或者是固定的卤菜店,人来人去,生意兴隆……我估计这营口警察就是被师专路上沿路摆开的卤菜摊所震撼,被其中的美味卤菜所折服……
我小时候一直住在老车站(现在的淮海东路与交通路口)淮汽公司宿舍。晚上,在微弱的路灯下,卤菜摊一个接着一个。清江的市民劳作了一天,放松精神、犒劳自己的最佳选择,就是晚上到卤菜摊上买个把卤菜,倒上小酒,小酌一口。
当年的卤菜以猪肉和猪下水为主,猪心、猪肝、猪肚、猪大肠、猪舌头、猪尾巴、猪耳朵、猪蹄膀、猪脚爪等,这些都是卤菜的主力。那时这些猪下水比猪肉便宜,如今这些东西却比猪肉还贵。当然还有一些花生米、豆腐干等素食。

我记得有一个最便宜的肉类卤菜,就是猪胰子了,口感如同猪心与猪肝。我家也会买点尝尝,因为花钱少,同样美味,打打牙祭过过瘾呗。
要说这个清江卤菜,还不得不提白斩鸡(又称白切鸡)。将小公鸡(最好是三黄鸡)宰杀并打荡干净后,冷水下锅,水没过鸡,放料酒,姜片、葱结;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2分钟,关火不要开盖子,让鸡在汤中继续浸泡半小时,让锅中的余温把鸡泡熟。自然冷却后捞出,在鸡表面均匀的刷上麻油,切块,浇上特制的汤料。如果那个鸡骨头里的血还没有完全凝固,那是最嫩的状态,吃起来好爽!这是我的最喜欢的卤菜,我认为也是清江城的淮扬菜冷盘一绝。

清江卤菜摊的牛肉,一直是卤菜摊上的“贵族”,口感好、营养高、上档次。记得那时的熟牛肉(牛脯),都用大红色的食用色素染红,放在卤菜摊上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食客的目光。我等小孩,当然被这色泽艳红的、喷香的牛肉块诱得只咽口水。

不得不提,清江大闸口回民沙家的牛肉,全清江城都知道。现在依然深受市民的青睐。
猪头肉,乃是卤菜族的最爱。有人会说是“发物”,有人说是太肥腻。却不知要吃这猪头肉,就是要连肥带瘦地吃。尤其是那块白白的、厚厚的肥膘,吃到嘴里、香在腮帮、润在心头……还有一个清江人喜爱的吃法,就是炕饼夹猪头肉,既可口又压饿,吃了劲头更足!
有人说六合雄州镇的猪头肉好吃;有人说宿迁宿城镇的猪头肉特香;有人说淮安淮城镇的猪头肉味佳……这些我都尝过。我怎么还是觉得清江浦的猪头肉好吃呢?

最令我难忘的是,那时的卤菜,不用塑料袋,也不用纸袋,而是用荷叶。那荷叶,宽大的、碧绿的、光滑的叶面,浅绿的、上附细细植物绒毛的叶被,将卤菜包裹得结结实实。当拿回家打开享用时,不但浓浓的肉味,还有那淡淡的荷香,飘进我的鼻腔……
所以,直至今秋,当我站在楚秀园的映晖桥上,欣赏满湖荷叶并吟诗之时,头脑中同时还浮现了荷叶包裹着的猪头肉……

哈哈,我这装腔作势的假文人,是不是太俗了啊。
2016.12.27发表于《里运河》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