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历史悠久,村名留传久远。
传说:沟中有夜明珠一颗,当夜幕降临夜明珠光华如月,照耀满沟通明,始同白昼,故取名长明沟,后被南蛮子盗走,至此夜不复明。长明古村,历史悠久,汉魏时有人居(发现过有古钱),应属长水县管辖(时洛宁永宁县和长水县合并为永宁县)。而有史可载者应在明朝时期。嘉庆年间,移民内迁,由山西洪洞迁居至此成村,多有碑文可查,家谱亦有记载。村里现有刘、张、宋三大姓氏,余姓人数不多。
长命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山岭逶迤,沟壑纵横。良田干亩,树木葱茂,古洛潼路经长水镇,南过洛水,沿刘营坡盘旋而上,过长命沟全境,九曲十八弯,从龙王坡蜿蜒而下,过新庄村西去。这里海拔高,地势奇特,可谓兵家必争之地。由南界岭(洛栾分界)一条来脉北下至村南,分两条长岭,一路北去饮马洛水。而长命沟村则居于两岭怀抱之中,可谓风水宝地。村东一山形如上山之虎,昂首北顾,有望龙山吞洛水之势,而一岭似伏龙北去,有饮洛水之举。
原泰山古庙则建于伏龙七寸之处,夜明珠当为蛇眼(二者皆有遗址可寻)。古庙建此地,说明古人知地理之精妙,懂风水之深奥。古庙不知何年修建,但有碑文记载为康熙年间重建。
至民国时期,该村的红枪会组织首领刘天军毁庙盖中山门楼,古庙被毁,不复存在。现在重建新庙在村内。每逢初一、十五,周边求神烧香祈求生活平安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古庙遗址遗迹的唤醒让附近的村民沉浸到文化氛围当中,为乡村振兴蓄积力量。
据老者说,古庙修造,气势恢弘,极其讲究,超过华严寺庙。前殿后殿,内有机关暗道,墙上壁画,栩栩如生,房顶屋脊,飞檐斗拱,做工精妙,四角风铃随风作响,伴着诵经声,飘向四野,其境不逊于香山。逢农历二月二十五物资交流大会,各地商客云集、村内热闹非凡,有戏楼演戏助兴,盛况空前,气势不亚于龙头山。可惜古庙不存,只留给后人一缕遐想。
长“命”沟者,长“明”沟也相传,日本侵我中华,为打通西南通道,于1944年沿当时的洛潼路(1937年国民党为后撤备而修此路)西进潼关。因其名佳,而居守于此,扼守要塞,从此更名为长命沟,至今二道口桥桥墩子还在。
1945年春天,日本人在此杀人放火,房屋被毁,牛羊被杀,鸡犬无留,惨不忍睹,曾在兴华镇西阳峪河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亩地血案”,死人无数。当时日本总统田中当连长,后来当首相。第二年,日本天皇公开认罪安民,就不再伤人了。但国民党内部向来腐败严重,靠接收日本人在华的大批装备和财产中饱私囊,大发横财,还强行将老百姓手中的黄金和银元收上来,然后用作自己的开销和军费支出。
共产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因此八路军更愿意与普通老百姓亲近,而国民党中的腐化和阶级,又让很多百姓无法接受。八路军因此发动了大反攻,1949年,洛宁解放,长命沟老支部书记段闯参加徐州会战淮河战役。战争结束后,他任旺凹乡武装队长。1956年后半年,初级社转高级社,他到兴华公社工作,随后,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兴华南村部队驻扎在该村三间草房,曾有一段时间粮食紧张,年轻人一上午仅吃两个饼喝点开水充饥。
他带领部队上山找地,开垦荒地,建起二道沟林场,及粮食生产。还带领全村社员齐心奋战,建水库,修梯田,平土地,每年为国家上交公粮、余粮数十万斤,仅上村一个小队,每年就交公粮五万余斤,油料、棉花不计其数。“解放车”进村拉粮,全村人兴高采烈,个个踊跃帮忙,其盛况刊登在当年的《河南日报》上,在表彰劳模大会上该村支部被评为″最好支部”,奖给大队羊、马及三部手扶拖拉机。农业机械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东方红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磨面机,其他队没有,长命沟村(当时称大队)全有。他和部队关系相处很好,组织人到部队唱戏、拿老公鸡去慰问等。部队送柴禾给村里,还掏钱买了两头牛到坡上犁地,给老百姓寄麦垛作为回报,部队走时,2个骡子留在南村。
该村土地面积广阔,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2000余亩,适宜机械化、规模化耕作,适宜种植药材,不但可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出口创汇。水质也很好,抗战时,日本侵略者把碗口粗的竹子用枪打通,架沟过去吃自来水。漫山遍野都是果树,种植桃树、杏树、核桃、柿子树等,是野外踏青、体验农家乐的好去处。早开的花朵点缀其间,远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春天气息。土窑洞是该村唯一的象征,住宿冬暖夏凉,该村人夸耀窑洞是“冬暖夏凉的神仙洞”,可以做民宿开发,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近年来,在村主任张万超的带领下,随着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烟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乡亲们信心高涨,都想扩大种植规模。走在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已经整好的烟叶种植地。新型烟叶炕房全部采用电脑控制温度,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节约燃料,炕出来的烟叶质量好。目前,该村新建、改建用电烟叶炕房28座,烧煤烟叶炕房11个。
当前,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游备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内容的农民生活体验游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我们将以生态民俗、休闲农业为特色,规划建设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促进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当地群众真正能够‘靠山吃山’的金山银山。
欢迎乡贤回乡考察,共谋家乡发展大计!
(洛宁城事/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