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刻丰碑 摄影:张小宁
书重气质贵在人格
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汉字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既然是世界独有的一门艺术,就不能用西方的艺术理论来衡量和指导书法。事实上,中国古典书论的确与西方美学思想有天壤之别,中国古典书论更注重人,更确切点儿说是重视创作者的思想境界。西方美学思想则注重于创作者的作品,而不关心创作者的人格修养。

西洋画大家梵高自画像
正是因为重视人格修养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西汉扬雄才会在其著作《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认为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和所写字就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心,是小人还是君子一目了然。这种对于书法的认知一直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也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字与人的人格、品质密切相关成为中国人的普遍认知,无论是练没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字如其人”这个说法。

杨凝式《韭花帖》
也正是因为重视创作者的人格修养,中国书法和绘画才会呈现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体现在作品上,往往呈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尽管不可言传,但是天赋高的人,或者是经过传统儒家道家思想熏陶的人,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作品所传达的字外、画外之意。为了让普通人能够认识到这种独特的东西,古人也尽力对这种东西进行了描叙,比如老一辈书家经常说的“这个字儿有味道”,这里的“味道”并非是嗅觉的味道,就是指由创作者的人格修养通过作品散发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林则徐书法
书论家则称则把好字散发出来的这种感受称为气质,并对气质进行了划分,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徘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在这里刘熙载唯独推崇士气,所谓士气是指人格修养完美的人所散发出来的气质,这种气质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书卷气。随着清代书法碑学运动的发展,在书卷气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另外一种让人着迷的气质,即“金石气”。至此书法两种最为难得的气质都产生了,一种就是刘熙载所说的士气,也就是书卷气;另一种就是“金石气”。剩下的基本就是刘熙载所说的士气之外的其他气质,这些气质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格调不高,也就是所谓的媚俗。

林则徐书法 (私人收藏)
传统书法之所以能够千年流传、长盛不衰,最主要原因就是对人格修养的重视。由于有高尚的人格做支撑,字为心画,笔下的字必然散发一种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一个书法家一旦笔下的字能够散发出这种独特的气质,他的作品就是入了古人的大流了,必然能够流传后世。
(阿牛哥整理)
李桂强论书摘句

配图书法/李桂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