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伟驻村
文/闫辉
小伟是我的同事,我们认识于五年前,他今年驻村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
那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分到了他所在的单位。报到那天,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他。记得,来到部门办公室时,看到他正在为花浇水。我就说:你好,同志,我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安置到了这里,今天是来报到的。请问领导在吗?只见他停下手中的活,圆圆略显四方的脸上带着笑容对我说:“领导在开会,一会儿就散会了,你先坐那等会吧。”说着,把我让到一个凳子上,还给我倒了杯热水,并与我聊了起来。直到此时,我才发现,他中等个头,稍显胖,一头黑发,修剪得特别整齐,显得特别有精神。尤其是那脸上的笑容,非常有朝气。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小伟。
为了让我尽快熟悉业务及工作流程。部门领导让同事老田带带我,每有任务,时常带着我一起去。那时,小伟开车,老田坐在副驾驶上,我则坐在后排。老田说:“你来之前,一有任务,都是我与小伟一块。现在,你来了,正好,我们三人一块了。”
一年后,单位接到了上级的扶贫任务,每个单位都要派出几名干部驻村。小伟由于素质过硬,政治思想强,作为部门的一员去驻村了。再有任务时,只剩我与老田了。幸亏,老田的驾照已经拿回来了,我们下乡时不至于开不了车。
自小伟驻村后,我们也少了不少快乐。每次有任务,少了小伟的声音,我与老田都觉得少了什么。得闲时,我与老田也常开车去他驻村的地方看看他。
小伟是个实在,可靠,为人灵活,处事谨慎,特别稳重的人。在驻村期间,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据他说,刚到村里时,村支书就开了会,介绍了村干部,而后就带着他到贫困户家里看了看,以便他了解情况,及时进入工作状态。当时,国家扶贫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各级都非常重视,检查也比较频繁。小伟就在村里住下了,常常十天半月回不了家一次,有时一个多月也回不了一次。家里的活全靠妻子一人打理,因妻子也上班,忙得可谓是脚不连地啊。
前年,女儿参加高考时。适逢上级扶贫大检查,他也不能回来给女儿送点鼓励。直到高考结束好长时间了,他才利用晚上的时间,回来看看,询问一下考试情况。见到女儿时,他非常的惭愧,不住的自责。女儿则宽慰他说:“老爸,您放心,我都长大了,不会怪您的。你以工作为重的责任心,很值得我学习呢。”听了女儿的话,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去年,老母亲因腿部关节炎,不得不手术。他也未能陪母亲去看病,而是让年迈的老父亲带着母亲到郑州治疗。直到母亲出院回来半个多月了,他才抽空回来看看。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也曾因未能尽到孝心而感慨。每每如此,母亲常劝他:“男人嘛,要以事业为重,家里有我与你父亲呢。”
驻村四年来,小伟的成绩是可观的,接到村民送来的锦旗三幅,感谢信十多封。
村里的贫困户张景桂大爷因身体患有胃肠病,常年断不得药。小伟常常每隔一段时间都去看看他,顺便给他带点药和生活物品。到了张大爷家,他像张大爷的孩子一样帮着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遇到农忙时节,还帮着收拾庄稼。张大爷老俩口也把小伟看作自家娃一样对待,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时常给他留着。有时,还会给小伟打电话到家里来吃。
建档立卡户王世强大爷家里的房屋还是几十年前盖的,每每下雨,常常漏水。村里修了几回,还是不行。那年,根据政策,乡里,村里为王大爷家盖了三间砖瓦房。还购买了冰箱、电视机、电风扇等生活用品。院里还进行了水泥硬化,生活方便多了。期间,小伟与村干部常常为了这事忙得顾不上吃饭。
不管是贫困户,还是其他人家,只要有什么事,都喜欢找小伟帮忙。村民都知道小伟是个热心肠的人,乐于助人。村里的李菊大婶家的小孙子一开始在县城私立学校上学,想转到公办学校去,可又办不了。就找到了小伟,他就利用自己的熟人帮着办成了这事。乐得李大婶直夸小伟是个好驻村干部,是真心为咱老百姓服务的人。
最让小伟放心不下的就是王玉兰大娘家,她有个患有羊角疯的儿子。小时候时常发作,因家境生活困难,无钱医治。自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以来,王大娘儿子的病得到了免费治疗。现在,也恢复了不少。来到这个村,得知这个情况后。小伟就时常来王大娘家看看,有时给她儿子带些药,有时带她儿子去医院体检。为此,王大娘常常感动得流泪。
在小伟驻村的四年多里,得到了驻村村干部及乡里领导的认可,得到了单位领导的信任,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每当他回到单位时,我时常向他了解一些驻村情况。这让我对新农村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