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眉军崤底败兵
如果说以上那些都是神话传说,下面谈到的可是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
据史书记载,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刘秀在洛阳用8个月时间把宫殿建成后,又被更始帝刘玄派到河北征战。刘秀利用这个机会,大展宏图,攻城略地,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把河北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他看更始帝刘玄整天只知饮酒作乐,胸无大志,就在众多将领的一致拥戴下在河北称帝,继而转战中原,迁都洛阳,安抚地方。
再说,正当刘秀在河北战场鏖战甚急之时,山东的赤眉军(眉毛上描着红色)利用中原空虚,一路杀来,竟然冲破函谷关,会师弘农,攻进长安,杀了更始皇帝刘玄,又临时指定了一个姓刘的窝囊废当了皇帝,史称“刘盆子”。刘秀在洛阳得知消息,立即派大司徒邓禹亲率大军西进长安攻打赤眉军。不料赤眉军打仗异常凶猛,打了几个月竟久攻不下。刘秀无奈再派大将冯异前去接替邓禹,谁知赤眉军攻下长安后,官廷内部只知道争权夺利,军队全无约束,长安城内到处都在大肆抢劫,老百姓怨声载道,恨之人骨。恰好春节将临,刘盆子整日躲在皇宫里大摆宴席,左拥右抱,只图快活,等大年一过已经坐吃山空,赤眉军竟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因此,他们决定重新杀回山东,另起炉灶。正当邓禹东归,冯异西去的时候,在崤山腹地和败退下来的30万赤眉军狭路相逢。
起初,冯异的大军在回溪阪和赤眉军遭遇,初次交锋,竟一战败北。后来,邓、冯两军合谋共击敌军。冯异让自己的士兵化装成赤眉军埋伏在山路两侧,然后和邓禹带领先头部队正面迎敌,赤眉军看到前来迎战的不足2万人,就带领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猛压过去,谁知没打几个回合,邓冯联军突然鸣金收兵,赤眉军以为对方怯战收兵,就高叫着一路穷追,不料等追到崤底,路两旁杀出伏兵。起初,赤眉军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很是得意。谁知等到两兵相接,这些和自己穿着同样装束的士兵,竟挥起刀枪剑戟向他们一阵狂砍乱杀,赤眉军到此才如梦方醒,原来是中了埋伏。可是,部队已经被冲成数截,刹那间乱了阵脚,溃不成军,狼狈逃窜,邓冯联军反败为胜,乘胜追击,一直从崤底追到宜阳三乡这个地方。
剩下不足10万的赤眉军还没喘过气来,只见前面旌旗蔽日,鼓号连天,最前面在一顶金色大辇上端坐着一个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大人物。还没等赤眉军的首领回过神来,对面大军里已有人站出来喊话:“赤眉军的弟兄们听着,坐在前面的是我们的大汉皇帝!你们已经被我们前后夹击,无路可逃。大汉皇帝念你们也是灭莽复汉、匡扶正义的弟兄,只要你们缴械投降,皇帝陛下包你们留下性命,你们愿投诚随军的可以收留,愿回家的发给盘缠!”
赤眉军本已被追赶得狼狈不堪,又遇上这般气势,哪里还有招架之力,于是,不等首领发话,将士们纷纷放下刀枪,跪在地上举手投降。登时,这些武器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山丘。刘秀顺势登上小山丘,只见大旗一挥,鼓角齐鸣,汉军将士呼声震天。大汉皇帝刘秀喝令赤眉军头领刘盆子前来问话。刘盆子肉袒出降,刘秀笑问:“服也不服?”刘盆子吓得浑身筛糠打颤:“服。”刘秀再问:“自知当死否?”答::“罪当应死,忧幸上怜赦之耳!”刘秀放声大笑道:“儿大點,宗室无蚩者。”这显然是对刘盆子莫大的讽刺和挖苦,刘秀嘴里没说,心里则想:姓刘的怎么出了你这么一个没囊没气的窝囊废!把刘盆子打发下去后,刘秀就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举行了一个空前隆重的阅兵仪式,表示从此以后偃旗息鼓,永罢刀兵,让老百姓好好过上太平日子。
上次,冯异曾首战失利,兵败回溪阪。这次,总算反败为胜,让赤眉军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事后,汉光武帝刘秀给冯异下了一个 “嘉奖令”,说冯异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黾池获胜,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说,虽然在大阳升起时有所失,可在大阳落下时又有所得。失败为成功之母。应该论功行赏。后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了一个成语,它的出处就在这里。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就把当年刘秀阅兵站立过的山头称作汉山,还在这个山上建了一处庙宇,叫作“光武庙”。至今,在宜阳三乡北边的汉山顶上,光武庙还在夕阳残照中巍峨高耸,熠熠生辉。
汉山光武庙
至于回溪阪和黾池、崤底到底在什么地方,过去,大部分史学家认为应在洛宁东北的渑池和河底一带,这种说法主要是根据现在的渑池和宜阳之间推断而来。近期有些史学家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实际上那时的黾池不是现在的渑池,而是在洛宁境内的黾池。此外,民国六年《洛宁县志》中也明确记载,回溪阪在洛宁县底张西25里,也就是现在的兴华镇阳峪河附近,事实上那里自古就一直有个叫回溪阪的村庄,而崤底应指现在的大铁沟附近。唯其如此,光武帝刘秀带兵到宜阳三乡一带阻截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说当年打仗在现在的渑池和洛宁河底那边,那么赤眉军再翻山越岭跑到三乡,刘秀也专门来宜阳阻截就显得有点荒唐了。
再说刘秀将要驾崩时,把太子刘庄叫到面前交代说:“朕命中缺水,朕死后你把朕埋到黄河边算了。”他虽是这样说,实际上是想让太子把他埋到邙山。因为他知道太子生性倔强,从来不听他这个皇帝老子的话,临终想用这种方法激他一下,以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子刘庄这次良心发现,暗想我一辈子不听老子的话,现在都到这时候了,说啥也得听他一回。于是,就真把刘秀埋到孟津境内的黄河边上去了。这个桀骜不驯的太子,就是阴皇后当年在洛宁太子坪生下的龙种,嗣后登基,史称“汉明帝”。
来源:《洛宁史话》
作者: 周流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