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五十一
作者:康金印 主播:平凡
《雍也》要点提示本篇重点是列举为仁的榜样、扫除为仁的障碍、指导学生如何求仁得道。1.列举为仁的榜样:第1章说“雍”是一等仁的榜样,他已可为卿大夫,他主张的“居敬行简”很得孔子称道。但他的“居简行简”(轻徭薄赋)不被季氏接受,被解除季氏宰之后,销声匿迹,说明也不被别人使用。他走的是孔子之路。第4章谈雍想废掉用小牛祭神,本显其仁,是他的进步,却又遭老师的反对。以下各章又从不同侧面列举为仁的楷模。第三章以原思辞俸禄显其仁,以“周急不济富”为处理经济问题的原则,显孔子的仁。第8章以从窗握传染病人之手,显孔子的仁。第2、5章讲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并且三月不违仁,更是仁心稳固。第9章颜回“箪食、瓢饮、住陋巷”而乐,大显其仁。第6章讲仲由、赐、求都有为政之才,已具仁的一端。第7章讲闵子骞力拒季氏私县任宰,也显其仁。第11章君子儒子夏、第12章不钻营的澹台灭明、第13章谎称“马不进”的孟之反,是不同类型的仁的践行者。2.扫除为仁的障碍:孔子倡行仁,不能不破行仁的障碍。本篇孔子破了下列四点障碍:①有人认为家贫不能行仁:第9章的颜回可称极贫,“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乐”就乐出了仁。孔子以他为榜样,破第一道障碍,激励贫者行仁。②有人认为自己力量不足,不能行仁:第10章的冉求就是这样的人。孔子指出,他不是力不足,是自己划界,不肯前进。在行仁上没有力不足者,只有自暴自弃者。此例破了第二道障碍,激励缺乏勇气的人行仁。③有人认为行仁伤害自己,不敢行仁:第24章孔子主张不盲目跳下井救人,认为这是割肉补疮两无益的方法。“行仁”并不提倡蛮干。第28章,他更指出行仁应遵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去做,即坚持“两利”原则。第21章,他还说“仁者寿”,即行仁对自己身心还有大好处,这又破了行仁的第三道障碍。④有人认为行仁要大施恩惠给别人,怕自己的财力办不到:第28章,孔子说“博施、济众”不仅是仁,而且可称圣人,但连尧舜都认为是比疾病都难办的事,怎么会要求一个一般人这样办呢?行仁只要“心存他人”,有这颗爱人之心,量力而行就足够了,不是比散财多少。这又破了第四道行仁的障碍。3.对学生的教育:第10章指出冉求进步不快的根源是缺乏主观能动性,自己划界不前。第16、17章教育学生做正直的、文质彬彬的君子。第18章启发学生要提高求学的心理层次,从“知”要升到“好、乐”层面,效果才会更好。第20章告诉学生因材施教的必要方法,第20章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聪明(务民义、远鬼神)、怎样做才能得仁(先难、后得)。第25章指出“以礼约之”的重要。第27章指出掌握“中庸”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