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磨 》
文 / 刘艳英
小时候,常听到大街上传来“磨剪子来 戗菜刀——”
声音圆润悠长,穿过小巷钻进家家户户。
每每此时,母亲总是对父亲说:磨刀李又来了,家里的菜刀或剪子需要磨了!只有母亲知道,刀快到什么程度切肉省劲,剪子够锋利才能顺利地量体裁衣!
每次母亲去磨刀,我都会一蹦一跳地跟了去。
街口一隅,磨刀李正坐在小板凳上,叉开双腿低头哈腰,在一块石头上专心致志地来回摩擦。一顶旧帽子上的碎布条,随着两臂的一推一拉有节奏地煽动着,发出 “嗤嗤”的声音。他脸上挂着汗珠,在日光下黝黑发亮,继而,渗进岁月的纹理!他那霜白的头发,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显然,这是他用半生辛苦磨出来的!
一会儿,他停了手里的活,在旁边一个水盆里洗洗石垢,颇有经验地解释道:磨刀,磨到发热时要及时冷淬,这样刀刃才坚韧;磨刀,更不能靠蛮劲。用“心”磨才不至于把刀磨哑巴喽!

我不解地问:“老爷爷,刀又不会说话,怎么会磨哑巴啦?明明是用手磨刀,你为什么说用“心”磨刀?”
磨刀李不慌不忙:“搞不懂了吧?孩子,为什么有人磨刀越磨越钝?那是因为他把刀刃磨飞了!”
我越听越糊涂:“刀刃飞到哪里去了?”
母亲不耐烦了:“小孩子家家的,哪来那么多为什么?飞了就是磨出来的利刃又磨没了呗!也就是帮了倒忙啊!”
我突然想起那天村里来的那个铁匠,烧红的铁要趁热打,反复打淬后,再放冷水里煅淬,由此看来,刀刃才坚韧耐用。农村人说是钢口好,锋利。不管冷淬,还是热淬,都是为了历练!
不历尽风雨怎能见彩虹!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小时候老师经常讲李白磨刀的故事,不正是这个道理吗?李白小时候是一个贪玩的孩于。有一次他逃学到河边,正巧遇到一个老婆婆拿着一根粗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小李白十分好奇地问:“老婆婆您磨这个铁棒干什么?”
老婆婆满怀自信地回答:“我要把铁棍磨成一根针啊!”
小李白惊奇地说:“可能吗?铁棒这么粗.要磨到何年何月?”
老婆婆的一句话,成为亘古名句,鼓舞了多少努力上进的人?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以后,从此刻苦努力,终成一代著名诗人。
磨刀,究竟是石头磨刀?还是刀磨石头?相比之下,刀是硬的,石头是软的,磨刀石一天天凹下去了,刀刃却越磨越锋利了。刀磨石头也好,石头磨刀也罢。柔能克刚,至理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学着磨刀李磨过镰刀,用“心”磨时,汗流浃背,割草时却利索省劲。偶遇那次糊弄,吊儿郎当地磨,结果,割草就像割牛皮筋,柔韧不断。
父亲曾语重心长地教诲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渐渐,我悟出了这句名言的道理: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利从磨砺出”!
当下正在学习写作,就像在一收一紧地磨,究竟是在磨洋工还是磨时间?自己用心磨了吗?浮躁的时候,我可以一口气成文,可第二天再去看看,这也叫文章吗?那是急躁之下胡乱“磨刀”,非快而炖,达不到成熟更不要说成功了。写作成长阶段,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磨,才会锋利无比。

人生在世,成长的过程中,真的需要多多磨砺。性格多多磨砺,你会变得随和温柔;毅力多多磨砺,你会在成功的过程中坚韧不拔;意志多多磨砺,你就是挑战自我的强者;成功更需要多多磨砺,事业没有等来的,只有拼出来的!
只有用“心”磨砺,生命这把刀才能如利刃般锐利无比,并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一马平川,百战不殆!
原创初稿 2022.4.19 刘艳英

春之歌,本名:王贵春,新疆吐鲁番人,一名业余朗读爱好者,现为新疆一家国有棉花物流企业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