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姚雪垠
让南阳文化风景更灿烂
荐稿人:三道快枪
南阳古往今来名人辈出,名人传地地传人。在现代中国文坛上,南阳的姚雪银独树一帜,无论是作品和人品,都典雅厚重,为人称道。

4月25号到26号,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在南阳成立,姚雪垠研究学术报告会同时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座谈研究姚雪垠的文学创作和精神,就打造南阳文化风景、推进南阳文学高地向文学高峰迈进提出真知灼见。













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发来贺信,祝愿研究会取得好成绩。中国新文学学会、河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著名作家周大新发来贺信,祝愿研究会早出研究成果,为推进南阳、河南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再创辉煌。


姚雪垠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大师,出生在南阳邓州市姚营寨,在长达70年的笔墨生涯中,创作了超过千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作品。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极其丰富,特别是在小说创作方面独树一帜,将中国历史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作《李自成》曾风靡一时,出现过洛阳纸贵、一书难求的盛况。更可贵的是他处逆境而不馁、获盛誉而不骄的高贵品质,成为现代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

市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宏敏朗诵姚雪垠《八十愧言》:我还要像一匹老马,驮着负重,趁着夕阳晚霞,不需鞭打,自愿在艰苦的创作旅途上继续长征。中华民族的新文学需要发展,人民需要文学,我不能放下我的义务。




姚雪垠有三个座右铭,一是耐得寂寞,勤学苦练;二是加强责任感,打破条件论,下苦功,抓今天;三是艺术追求无止境,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



在学术报告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少将饱含深情地与大家解读分享。他说,南阳是个好地方,这里有我的好朋友姚雪垠、二月河,我与他们亲如兄弟,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一直非常怀念。姚老的著作,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人品文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姚雪垠研究会副秘书长柳晓:文化文学繁荣昌盛,也代表这个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文化文学是一种助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少将田永清:南阳是个文学高地,作家众多,在全国都影响很大。希望大家向姚老、向二月河同志学习,把这个文学高地变成文学高峰,诞生更多的好作品。


姚雪垠的文学生涯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一座丰富多彩的富矿,在外辗转70年,对家乡南阳始终充满深厚的情怀。他说,如果我这一生在祖国的文学事业上稍微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必须承认我的河南故乡、我的南阳老家给我提供了特殊的条件和土壤。连日来,专家学者们走进卧龙区档案馆、邓州花洲书院姚雪垠文学馆、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参观姚雪垠文学史料,探究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内蕴,对南阳在名人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成效点赞。

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严家炎:南阳人民他们会很好地体验姚老的一些想法,姚老当初的意图。整个从《长夜》到《李自成》,我觉得体现了姚老的创作的最高成就。我希望南阳人民能够一代一代的把姚老的创作上面的成就再继续向前推进。

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阎浩岗:从他们历史小说得到的东西,可能跟从教课书上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我希望咱们南阳的青少年一代好好地珍惜自己南阳的文化,特别咱们出过的这些很优秀的很杰出的文化人,看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发扬他们的传统,这都是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这是南阳的财富,也是全国的财富。
如何研究、宣传、普及姚雪垠,宣传南阳优秀灿烂的文化,进而在全国乃至世界发扬光大?专家学者们从《李自成》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到《李自成》的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从姚雪垠计划而未完成的著作探微,到做好纪念姚雪垠口述历史系列作品集、编辑出版《姚雪垠大词典》等课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荣誉学部委员张炯:姚雪垠研究会的成立,能够很好地促进对姚雪垠先生著作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阐发他对我国文学的各方面的贡献,也能够更好地扩大他的创作的影响,促进一门姚学的产生。我们现在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文化复兴的时代,对一些著名的大作家加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原会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知名专家王庆生:从历史上以及到今天来看,南阳之所以今天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发展,我觉得文化也是它的重要的推力。我到过南阳两次,我对南阳有很深的印象,南阳不仅有好的山好的水好的绿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南阳孕育了一大批这样的杰出的人才,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姚雪垠的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的作品集史学准备、生活积累、理论素养、艺术经验各方面之大成,给人激励和感悟。为了更好地传承研究姚雪垠的艺术成就和文学精神,扩大宣传新时代文学艺术的成果,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姚雪垠研究会花落南阳。

会议推选胡逸云为姚雪垠研究会会长,王超逸为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张炯、严家炎、田永清、王庆生、张永健等为名誉会长。与会专家提出,要培养中青年姚雪垠学者,让文化遗产焕发出青春活力。

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姚雪垠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超逸:中国新文学学会到现在成立已经40年, 40年前,由姚雪垠先生倡导发起成立了该学会,姚老出任该学会的第一任会长,现在成立姚雪垠研究会是在94年姚雪垠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换届而成立。姚雪垠的代表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奠定了在中国当代、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山地位。

姚雪垠研究会会长、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逸云:他的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开山鼻祖,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把姚雪垠研究会的工作做好。下一步我们还要筹备姚雪垠的生平资料、资料馆,还要筹备姚雪垠的宣传片、专题片,还要举办姚雪垠的不同的学术报告会,还要出有关姚雪垠研究的一些报刊杂志。



姚雪垠之子、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姚海天:特别给我感动的是,住院第一天,因为中风了摔到地上,他坚持起来写《李自成》。我爸说,写不成《李自成》我对不起读者,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这个精神确实使我终身难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我这么做下来,我这么工作,出版了很多老人著作,搞了很多活动,就是老人的精神时时经常激励着我。

姚雪垠研究会副秘书长柳晓:姚雪垠先生爱国、爱党、爱人民,虽历经磨难,却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忠于理想,他的人品师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说南阳物华天宝,而人才更是宝中之宝。我们研究姚雪垠,就是一项让珍宝重光的文化盛举。南阳人研究姚雪垠,又多了一份亲情和乡情,并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