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雅淡定镜泊湖
王庆元
我对镜泊湖的了解始于1978年夏季。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写镜泊湖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我记不清了,但其内容至今仍清晰地留在脑海中,大意是:作者在小学二年级时,看到家中外文画报上刊登镜泊湖的摄影和油画,他指着画报上镜泊湖的摄影和油画,对做老师的母亲说:“这外国的景色太美了。”妈妈笑了:“孩子,这是中国的镜泊湖呀!”读了这个故事,镜泊湖就一直藏在我的心里。带着美好的印象,2000年夏天,我来到了镜泊湖,目睹了她的容颜。
镜泊湖四季皆美,超凡而又脱俗。在简介上写着: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她是一万年前一次火山迸发的结晶,是炎炎烈火中涅槃的凤凰。一万年了,她就这么静静地俯卧在牡丹江这片神奇而肥沃的土地上。她那超凡脱俗、冰清玉洁、风情万种的美,犹如人间仙境,吸引着四方来客,牵动着那么多人的情愫。她的春天是生机盎然的,夏天是清纯凉爽的,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冬天是白雪茫茫的。

镜泊湖的绿,“绿净不可唾”。韩愈曾说过“绿净不可唾”的话。置身镜泊湖,绿树绿波凝净的佳境,心中自然而然地会升腾起一种爱美保洁的环境意识,却不忍心往水中和地上唾一口唾沫。我们坐着游船在湖中行走,抬眼望去,看到沿湖的山,像一颗颗伏踞的碧螺,树木让它绿得冒着青烟,这一湖悠闲舒缓的湖水,又绿得沉静而又浓重。我不知道,是山把水围堵得这样狂绿呢,还是水把山浸泡成这个苍翠模样。总之,这里无论是山是水,都沉浸在一片醉人的绿色梦幻中。湖中、岸上,绿把一切都吞没了,又把一切再现出来。我们意在山水之间寻觅的那种诗情,在山水之间追求的那种画意,都蕴藏在这绿色的无涯与有涯里。

镜泊湖的风,清纯凉爽而又随意。特别使我感到惬意难忘的是在静静的湖边,在月光融融的夜晚,坐在吊水楼瀑布旁边的石阶上,看天空中的皎洁月光,听瀑布垂落深潭的潺潺声,迎面吹来阵阵透着湖水的风,一缕缕拂过脸颊给人以清纯凉爽之美。镜泊湖的风随意而潇洒,它无声地掠过大地,就像琴弦低声细语的倾诉。湖水应着风的节拍,泛起涟漪,艾草和蓼子在青色的湖岸轻轻摇晃,水凝滞在宁静沉思之中,让人觉得一切都像天空一样澄澈而安详。
镜泊湖的水,清澈碧蓝而又平静。使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么大的湖,却没有波浪。问及此因,解说员把当地民间传说的故事娓娓道来:远古时期,有个美丽的少女叫红罗女,手中有个可以驱灾避祸的平波宝镜,这面镜子照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幸福、吉祥。嫉妒的王母娘听说后,就把红罗女骗到天上,要从她的手中夺走宝镜,两人你抢我夺,在拉扯的过程中宝镜不慎失手,落人群山之中,随即变为一个如平镜般的湖泊。这就是镜泊湖的由来,也是它似那姑娘一样文雅淡泊、温柔、优雅的原因。听罢故事,我把目光投向湖面,只见那湖水漾着深深浅浅的绿,没有丝毫的生涩与萧索。只见水在流动,却听不到丝毫的水声,仿佛嘈嘈切切的私语尽释于苍穹。这样的静美,一看便会留在心中。
出湖的时候,游艇在水面上犁出一道道雪白的浪花,而湖水实际上是碧青色的,在绿树青山的背景下,纯净的阳光和清澈的湖水遥相呼应,共同创作了一幅“山水相依,天人合一”的人间诗画。
镜泊湖确是宁静的,静得使人感到有些虚无,从城市尾随而来的满腹嘈杂和喧嚣,在四周弥漫的寂静中慢慢稀释,直至了无痕迹。目睹这一情景,我想说,只有在自然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纯净和宁静,但在宁静里有生命在涌动。一个与山水有缘的人在此会过滤掉内心的杂质和不洁。守在这样的湖边,心中流过如此清澈的水,梦也会染上缤纷的色彩。
清晨,我站在船上,面对这一片无声的闪亮的清澈湖水,在这纯净的空气里,我尽情打开透明的灵魂,拾撷朝露,吮吸湖面送来的沁泽,以滋润我身心。此时我似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个朝圣者。镜泊湖带给我的不是一片风景,而是一个家园,一个圣洁的家园。风儿徐徐吹来,吹散了额发,却抚平了我浮躁的心。静下来,好像是在听着一个想象中动听的声音讲述一个温柔的故事,心里像有一股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泉水,泪泪地,轻轻地,潺潺地在洗涤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