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高座 1956年11月生, 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武功县作协筹备组组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曲学会副秘书长 。咸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咸阳诗词》、《中华散曲》编辑。

【史高座读诗】“幸观日出赋深情”——读张培兰的《七律·太白山顶观日出 》
原作:七律·太白山顶观日出 //张培兰
轻纱薄雾锁山顶,太白瞭望万念生。
千里红霞漫天地,一轮金镜放光明。
蔚蓝湫水微波动,沉寂丛林鸟雀惊。
游客异乡圆梦想,幸观日出赋深情。

【史高座解读】这是一首平仄有误的诗,题目是《太白山顶观日出》。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告诉人们“观”的地点和对象,是站在山顶而不是站在平地;是看日出而不是看月出。细读这首诗,实际就是“观、想、赋、圆”四种状态围绕着一个“情”字转。
首联“轻纱薄雾锁山顶,太白瞭望万念生”紧承题目,写出了观看地点的特点,这就是”轻纱薄雾”,使人看到了一个“早”。这层淡淡的雾气,引出了下句的“万念”。看到这情景,一个接一个的念头像轻纱一样,使人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李煜《相见欢》)”的感觉,借用唐朝诗人刘叉在《偶书》中的话:“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那就是“轻纱薄雾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这种朦朦胧胧的画面正是为日出张本。
颔联“千里红霞漫天地,一轮金镜放光明”,在首联承题的基础上,再承题目的第二层,以神视的形式回答了“观日出”的感受:红霞千里,天地光明,这就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一轮朝日(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不见锁山顶的薄雾,使人豁然开朗,这时的“万念”恐怕只有“一念”了!“一念”是什么呢?引出下文。
颈联“蔚蓝湫水微波动,沉寂丛林鸟雀惊”,既承又转。“蔚蓝”一词承上,引出“湫水微波动”。“湫水”指太白山顶的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合称“三湫”。洁净无比,波光粼粼。传说海面的枯草落叶让净水鸟衔走了。这就把色彩斑斓的画面呈现给读者,天蓝水清,生机勃勃,这是一副多么美好壮观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真有点“日出江花红似火”的味道(白居易《忆江南》)。接着,作者由想象回到了眼前,一个“惊”字,打破了丛林的沉寂,这是“惊喜”,因为“山光悦鸟性(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个“惊”字,又是“惊动”,把观者从美好的回忆中拉到了现实,看到的仍旧是一片喜悦,地点虽变,喜悦不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尾联“游客异乡圆梦想,幸观日出赋深情”,一个“赋”字撑起一个“圆”字,自然收官,使人感受到了这千念万念,只有“喜悦”这一念。这就是“日出”给人的情!
2022.4.17

张培兰,女,汉族。中专,主治医生,任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三届财务部主管、会刊《扶风文艺》副主编,2018、2019、2022年先进个人。任扶风县作协、宝鸡市诗词学会、,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西安·银川网络《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编辑部主任。喜爱写作和朗诵,曾在《扶风文艺》《宝鸡诗词》“江山文学、西安塞上”原创文学社等多家网络平台发表作品百篇余。2017年来发表作品百余篇,协助会长组织并参加采风活动,所写诗词在《扶风文艺》发表作品100多首:”2019年首届“百瑞源杯”优秀诗人和优秀诗词特等奖,2020年扶风县讲好脱贫故事征文三等奖,2020年宝鸡市西部作家文学优秀奖(古诗词《栖风御林酒庄采风行》),2020年扶风县图书馆《我与图书馆的故事》优秀奖。

修改
七律-太白山顶观日出
文/张培兰(陕西)
原作:七律·太白山顶观日出 //张培兰
轻纱薄雾锁山顶,太白瞭望万念生。
千里红霞漫圣地,一轮金镜放光明。
蔚蓝湫水微波动,沉寂丛林鸟雀惊。
游客异乡圆梦想,幸观日出赋深情。
2022.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