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莲路你慢行
——纪念我的同学
耿志平/甘肃
昨天当我还沉浸在神舟13号顺利返回的喜悦中,还在回顾三名宇航员接受采访时的讲话内容和他们自信、发自内心的微笑时,同学群里突然发出了王同学因病逝世的消息,让我颇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三年前得了癌症。

他才53岁,这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家人,朋友。上初三时,我们在一个班,他不爱说话,学习一般,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引不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我一样在班里默默无闻。
几年前听闻他出嫁女儿,我当时很忙没有去。主要的原因是毕业二十多年没有来往过,有些疏远。
后来,有一个同学家庭条件不好,班长提议组织同学去慰问一下,那次去了二十几个同学,给买了食品,每人一百元,那位同学家住在张举塬一个向阳的窑洞里,看着简陋的家具,我们都感到难过和唏嘘。从塬上下来,我们去了宋同学家里,他做了鸡肉和兔肉,同学们叽叽喳喳,快乐无比。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暖融融的,因为这是毕业后第一次聚这么多人一起谈笑玩乐。
回来时路过王同学家,他执意要让我们去吃饭,在蒿咀铺街道一个宽敞整洁干净的农家院里,她的妻子做了饸饹面,做了好几样菜,每一样都很可口,尤其是饸饹面汤红味美,面条长又筋道,他端着酒杯给大家敬酒,黑瘦的脸上满满的诚意。除了开车的人,我们都喝了酒,合影留念,人都说他媳妇贤惠热情。晚上又在县城吃石锅,做各种游戏。那是多年来,同学在一起玩的最开心的一次,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前年秋天,班长和另外一个同学去给他家帮忙掰玉米,当时我很忙,没有去。冬天的时候,突然听说他得了很大的病,班长在群里说了,我们就纷纷捐款,有给二百的,大多数都是一百元,大概凑了三千多元。也算尽了一点同学之谊。
去年,另外一个同学母亲去世,正好那天他两口子来县城买药,就和我们一起参加了葬礼。下午还一起吃了饭,当时他精神状态不好,感觉很困乏,没精神。我们都安慰他放宽心,不要有思想压力。他们两口子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玩,说只要有时间或者路过随时可以来。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他的病情不容乐观,只是拖时间而已,但我们都希望是良性肿瘤,不要扩散的太快,毕竟他还年轻,儿子还没有结婚,家境一般,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老婆孩子以后的日子该咋过?
我们经常打问他的情况,后来听说他做了手术。我们都捏了一把汗,这种病做了手术反倒扩散的快的病例就发生在我邻居身上,邻居去世时才五十一岁。
我们真的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走的那么决绝,他心里肯定有许多牵挂和不甘心。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还正是干事情的时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人太揪心。

清明节刚过,干旱的陇原大地迎来了一场不大的雨,给盼雨的庄稼人带来了慰籍,带来了墒情,田地里多了忙碌的身影。
山桃花,杏花都谢了,子午岭的黄刺玫开的漫山遍野的灿烂,庄前屋后的梨花,苹果花,桃花开的正艳。可惜你再也看不到了,再也吃不上今年的新麦子面了,再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聊天吃饭喝酒了。
写到这里,我的眼里已饱含泪水,你黑瘦的身影还在眼前,你妻子和蔼可亲的笑容我还没有忘记,我不知道同学们见了你的遗容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痛?我不知有没有勇气看到你妻子孩子悲痛的表情,去了该说什么话,该如何安慰你的家人?我不敢去想。我从小到大的同学已经去世了七八个,但是他们离得远,虽然心里很依依不舍,但并没有参加他们的葬礼,只是为他们的英年早逝而叹息,而遗憾!
虽然相处的时间短暂,但是我真的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你真的不在了。老天为什么那么不公道,为什么会让你忍受这么大的病痛?为什么要让你丢下家人、同学、朋友去走西方的莲路?
如果你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受到同学对你的思念,对你的不舍,对你的叹息……
老同学,西去莲路你慢走,因为你太疲惫了, 安息吧!
我们,希望下辈子还能再见面,还能再做一回同学。
2022年4月17号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