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导读:俗话说,医武相随。在湘西南大梅山(今湖南雪峰山脉),有一个神秘的武术派别叫“梅山教”,据说是上古蚩尤传下来的。梅山教的武师叫“把师”,武医叫“水师”。在大梅山上,将“把师”和“水师”集于一身者,众矣!
“强盗药”的来历
肖三雄
“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日夜风雨劳,风湿找乌头。打得地上爬,急用八棱麻……”这是我学医时父亲教我的一处经典单方。
这个单方名叫“强盗药”。据父亲口述,大约在清代末年,有个姓李的“强盗头子”,经常活动在“杨梅坳”等湘桂交界之地,苗乡百姓都叫他李胡子。(编者注:杨梅坳属今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梅山把师
某日,李胡子到太阳升(地名)江四家抢劫路过卡田(地名),因自己腹泻数日未愈,便请太公为他医治。太公萧大均是我父亲的爷爷,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水师郎中(医生)。太公用一副草药治愈了李胡子的腹泻。李胡子非常感谢,表示以后对卡田不再打抢,而且还教会了太公一个跌打损伤的特效单方。
李胡子还真讲信用,从此卡田不再被强盗抢过。
李胡子其实是个梅山“把师”兼“水师”。当时李胡子教太公的那3种主要草药不知学名叫什么,所以直接叫“强盗药”了,直传到今。现在虽然我们知道了这几种“强盗药”的学名,但我们习惯了祖传的口述,仍然直称其为“强盗药”,不用中药名。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全国百姓生活在战乱之中,烧杀抢夺,强盗四起,挨打挨刀是最常见的事。清末社会没有现在发达,百姓们对中草药的认识也很盲目,很多草药是用形象词来称呼的。那时西医药还没有进入我们苗山,人们的身体健康全靠草药来保护。
活动在湘桂交界处的“强盗”也不例外。他们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生活在抢杀打斗中,就这样练就了自己有伤自己疗的本领,创造了跌打损伤的特效草药――“强盗药”。即便被人打得受伤吐血,肉破骨折,只要服用了随身携带的“强盗药”,也能很快恢复。如此才有了本文开头那首俗语歌谣:“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见血清别名:强盗药、见血莲、矮胖儿、肉螃蟹、铁爬树。
性味苦、寒。
归经:肺、肾经。
功效:清热毒、凉血、止血。
主治: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肺热咯血、吐血、便血、疮疖肿毒。
见血清被祖上称为“强盗草”,常用于各种重伤引起的出血症与毒蛇咬伤。其功效主要是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本草能缩短人体凝血时间并能促进血红细胞凝集,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疾病的治疗,如胃热吐血、肺热咯血、肠风下血、崩漏、内外份出血等。它还有消肿解毒的功效,它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排出,并能让人体因中毒导致的肿痛得到改善,常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的辅助治疗。它更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对风湿骨痛、关节疼痛、腰肌劳损以及肢体麻木等症也有治疗作用。
在祖传口述中,这种“强盗草”还主治毒蛇咬伤……(编者:此方药性强烈,非在医师的指导下禁用。故省略药方和使用方法。)

八棱麻中药名叫接骨草,别名强盗药、红母鸡药、红毛母鸡、壮阳草、排风藤、大臭草、秧心草、小接骨丹。
性味:苦、甘,性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活血,止血,祛瘀,舒筋活络。
主治:跌打接骨、强壮经脉、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祛毒。
禁忌:孕妇忌用……(编者:此方药性强烈,非在医师的指导下禁用。故省略药方和使用方法。)

草乌别名:强盗药、打不死、乌桃子、见血封口、乌头。
性味:味辛、苦,性热。(巨毒)。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草乌被祖上称为强盗草,主要有麻醉止痛的功效,常与见血清、接骨草、筋骨草、乳香、没药合用,能起到接骨、消肿止痛的效果。它还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加川乌、地龙、伸筋草、九牛藤、三七等同用……(编者致歉:此方药性强烈,且配药复杂,非在医师的指导下禁用。故省略药方和使用方法。)
感悟:为什么叫“强盗药”?我想除了药方来源原因外,还因为这些草药的药性比较强烈,有强行介入、敢下猛药的特点,非专业人士不能乱用。“强盗药”只是一个体现其来源并且便于记忆的名称而已;其实,侵入人体的病痛就如强盗,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症下药,才有成效。
治国用重典,治军要立威,治家凭勤俭,治病在对症。(2022.4.16)
(文章草药图片由作者提供)
视频:梅山教的镋钯走一路
视频作者:王祥志。表演:丁仁爱
文章作者简介:

肖三雄(网名楚地三雄),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随父为苗族、随母为瑶族。在苗乡自幼学习继承祖上医术。中国网络艺术文化人才库会员、湖南省苗学会会员;城步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城步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苗学会会员,县苗医苗药协会会员。发表历史传记、散文、论文一百余篇,致力推广魅力苗乡,传承发扬苗医药文化。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