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闺待人识
——记天长镇大石桥
作者/石夫 朗诵/刘海平

北京的卢沟桥因“七七事变”而名扬中外,赵县的赵州桥因古老及建筑的独特风格而独步天下,而故乡井陉旧县城的大石桥因养在深山识之少矣。
大石桥静静地横跨在古老的河道上。桥面宽阔平缓。桥两边石栏柱顶端有造型各异的狮,猴,鹰诸多飞禽走兽,母抱子,猿猴望月,雄鹰展翅,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栏杆之间是石凤屏,也都雕刻图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大桥两端有四个近一人高的大狮子,像四位勇猛的武士守候着大石桥的安宁。这四个石狮子也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体态匀称,虎虎生威。经年累月,过往行人手掌的抚摸,顽皮孩童的上下攀爬,狮子头顶的狮毛,脚爪,脊背都摩挲的油亮光滑,细腻温润,在古老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曾经,古城的“三八”大集,引来八方客人。卖猪的,贩卖老鼠药的,卖衣服的,卖山货的,锤柄,鞭干,遮筐等各种生活用品,生产农具。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人挨人,人挤人。大街小巷,河边,街尾,但凡能有一锥之地都人满为患。即使交通要道大石桥也挤满了各色诸人。人力车,自行车,独轮车,你来我往,千音嘈杂,万头攒动。猪跑了,鸡飞了,小偷把钱摸去了。喊爹叫娘,呼朋引伴,呼声能把浮云吹散,脚板能把桥面磨穿。他们一大早从大石桥涌进古城,夕阳西下,夜色来临,繁星满天,又从大石桥水潮般退出古城。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多少各种各样的脚走过大石桥,你走过来,他走过去,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把石板路面摩挲的溜光鉴人。后来,铺上沥青路面。继续千人踏,万人踩。然而,谁又能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足迹呢?
大石桥!连接着古今,连接着你我他,它静静地矗立在古老的河道上,像一位孤独老人,经风历雨,浴春夏秋冬。看世事繁华落尽,观人间悲欢离合。这座桥是通向古城天长镇秘境的通道,是搭建古今的桥梁,也是通达人心的彩虹。

(2022年2月6日星期日写,7日上午续写9日改)

马丽军,笔名石夫,业余涂鸦,小说《黑姑》获得首届贾大山文学奖。石家庄作协会员,井陉县作协副主席。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刘西河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