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113章 悲去日之既往兮
一个周末的早上,佟芳菲和李好相约去仙女山祭奠老奶奶。老奶奶的墓地在仙女山南山腰公墓之西北端一隅。占地约三平米,中间的坟用土块垒成圆球形,上面的小草碧绿精神,草中间稀疏长着几棵叫不出名字的小树苗,坟的前面立有一块约一米半高的石碑,石碑的中间竖向雕刻“爱心奶奶王爱桃之墓”几个大字。“爱心”两个字用朱红色写成,并用一个心形的图形围着;碑的右上角镶嵌着王奶奶一脸慈祥的照片。墓地北端背靠山峦,上边的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摇曳生姿;南端用红砖砌成一长条形地块,地块往下修有石阶坎,大概是为方便前来凭吊的人们行走吧。
佟芳菲手捧一大束白菊,在李好陪伴下来到老奶奶石碑前。她将捧花放在石碑前,然后双膝跪地,激动地哭喊,“奶奶……”
佟芳菲将菊花放在老奶奶的石碑前,她的泪水哗哗地往外直淌。李好用打火机点燃黄色的纸钱。佟芳菲一边烧纸一边说,“奶奶,您一辈子都为孩子们而忙活,您都还没看着若竹他们长大,怎么就舍得走了呀……”
李好见她情绪激动,赶紧上前扶住她肩,关切的说,“佟老师,你对奶奶的爱,她会知道的;你对若竹他们的喜欢,奶奶也会知道的。你不要太难过了!”他随即递一块手巾给她。
佟芳菲擦了一把泪水说,“奶奶,您放心!往后我们会接替您,帮扶若竹她们四姐弟妹妹,让他们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有像亲生父母那样的呵护疼爱,健康快乐成长,直到长大成人。”她向老奶奶的坟墓磕上三个头,李好将她扶起。
李好跪在碑前说,“奶奶,今天我特意和佟老师来看看您。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一片爱心,将会一代一代传承。您就放心吧!”他也向墓碑磕了三个头。
两人拜祭完老奶奶,然后一前一后往回走。两人走到山脚下,李好见她情绪平稳了许多,于是说,“佟老师,今天太感谢你了。”
“李好,我得感谢你才是。”她看了他一眼说,“刚才,你对奶奶说,爱心一代一代得到传承;说得真好!”
“奶奶收养了那么多孩子。现在她老人家去了,她那颗博大的爱心,传承给了二哥、国良哥、艳红嫂、家和,还有庞叔叔和玉雪,现在又有你参与进来;我相信,等若竹他们长大,他们也会懂得关心关爱别人的。”
“嗯,我对这一点坚信不移。”佟芳菲回答说。
李好问,“佟老师,我本打算让若竹他们一起来,你怎么就不让啊?”
佟芳菲慢慢往前走,边走边说,“前几天去奶奶家,提到老奶奶,几个孩子都哭得泪人似的。我不希望看到这几个孩子经常哭泣流泪,给人一种很脆弱的感觉,我更愿意看到他们生活在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里,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乐观、自信而又坚强,就像钰馨和钰龙他们有父母长辈疼爱一样。”
“佟老师,你说的太好了!我还真没想到这一层。孩子应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激情与品格。今后我也得好好注意把问题考虑周全一些。”
佟芳菲见他满脸喜悦的样子,心里也十分惬意。
两人来到仙女山脚下老奶奶家的房子前,却见大门紧闭,门上张贴一张写有字的纸条。李好和佟芳菲上前一看,纸条上写着:“李好叔叔,若松生病了,你要是找我们,请去县人民医院。”下面落款是若竹。
两人对视了一眼,转身向山脚下跑去。来到县人民医院,李好和佟芳菲找到住在住院部四楼八病室的王若松。坎家福、坎钰馨姐弟和王若竹他们都在。王若松无精打采地闭着双眼躺在病床上正在输液。
“二哥,若松怎么了?”李好上前问,“他什么病?严不严重啊?”
坎家福看了他和佟芳菲一眼说,“李好,若松患的是急性脑膜炎。贺院长他们刚来看过了。估计得在医院住一段时间。”
佟芳菲上前用手在王若松的额上摸了摸说,“若松头好烫啊。”
李好也上前用手扶了他的额头,“若松烧的不轻。”
坎家福说,“医生说,要到下午四时左右,这烧就退了。”
佟芳菲见王若竹阴郁着脸,知道她心里肯定是着急过虑。她又见王若梅和王若林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上前扶着两人的肩膀说,“若梅、若林,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坎钰龙和姐姐一起高兴拍着手唱,“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王若林立刻高兴起来,随即也加入唱歌的行列,“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
王若梅和王若竹听了,脸上立刻显出笑意。佟芳菲热情地鼓掌,然后扶了扶两个孩子的肩,安慰说,“真好啊!若梅、若林,我们不用担心,等太阳出来了,哥哥的病就会好了。”
王若梅神情轻松了很多。她仰头问,“佟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等哥哥好了,他会更精神、更自信!你们姐弟妹妹在一起更开心。”
坎钰龙也欢欣鼓舞,高兴地说,“我们也都开心了。”
佟芳菲爱抚地摸了摸他的头,抬眼瞥见庞玉雪的爸妈走进病室。她赶紧招呼,“叔叔、阿姨,你们怎么来了?”
庞友清笑着说,“我和你阿姨在街上买了些菜,打算做几个菜和若竹几个孩子一起吃顿饭。看见大门上的纸条,我们就赶过来了。家福,松儿怎么样了?病重不重啊?”
坎家福说,“叔叔、阿姨,若松得了急性脑膜炎。但是你们别担心,刚才贺院长亲自过来诊疗过了。现在正输液,治疗几周就会痊愈。”
“急性脑膜炎?”庞友清惊诧地嘟哝一句。蒋淑琴放下手中的菜蓝,上前爱抚地摸了摸他的额头说,“可怜的孩子,哪能遭这般罪啊!”她转身看着坎家福,“家福啊,一定得治好这孩子的病啊。如果县城不行,我就给冰儿打电话。”
坎家福搀扶她的胳膊说,“阿姨,您放心,若松一定会好起来。”
“家福,你阿姨说得对,一定要治好这孩子的病。我们走得急,也没带多少钱。老伴啊,等会你带几个孩子回家做饭,小佟、小李,你们也陪阿姨帮忙去。吃完饭,你把那存折上的钱去取了,给孩子交住院费。”
李好赶紧说,“叔叔、阿姨,等会我们陪阿姨做午饭去;钱的事您二老就甭操心了,等会我再预交治疗的费用。”
庞友清说,“那好,老伴啊,你带他们回家做饭去。我在这照顾松儿。”
坎家福说,“叔叔,我陪您。”
李好上前牵起姐弟俩的手,高兴地:“钰馨、钰龙,我们和姐姐妹妹们一起去蒋奶奶家吧!”
李好和佟芳菲带着孩子们高兴地随蒋淑琴走出病房。
坎家福等大家离去,搬过一把椅子放到床边说,“叔叔,您坐。”他又转身倒杯水递给他。
庞友清坐下,接过茶杯,吹了两口气说,“家福,你也坐。”
坎家福拿过一小凳子,在他侧对面坐下说,“叔叔,几个孩子的事,让您和阿姨费心了。”
庞友清喝了口茶说,“家福啊,应该说,若竹这几个孩子的事,好多人都费心了。你看,先前有老奶奶,后来有了你、国良、家和,现在又有了小李、小佟,以后啊,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关心关爱他们。对了,你的那两孩子也很可爱的,没少花心事,不知给那几个小伙伴带来了多少快乐,叔叔看着很欢喜呀!”
坎家福微微一笑说,“这就叫爱心接力。若竹这几个孩子很不幸,但他们又很幸运,遇上了老奶奶、国良,还有您和阿姨这样的人。‘悲去日之既往兮,爱是日之方来。’若竹他们一定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茁壮成长的。”
庞友清呵呵一笑,说,“‘悲去日之既往兮,爱是日之方来。’这话真是恰如其分!家福啊,你的书教得好,为人处事心眼也好,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你都当之无愧!说实在的,我打心里也很钦佩你,真是好样的!”
“谢谢您的鼓励,我还需更加努力。”
庞友清停顿一会,看了一眼他说,“家福啊,叔叔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他放下茶杯。
“叔,您说。”
“是这样的,王奶奶去世半年了,若竹几个孩子仍旧住在老奶奶那房子,很不利于他们成长。我和你阿姨商量过了,冰儿、雪儿和聪儿他们也都支持我们的想法。我想等若松这孩子病好以后,我们把四个孩子接到我家去住。以后,就由我和阿姨照顾他们,就像我们照顾玉冰、玉雪、玉聪一样。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更近距离的照应,我们的心也有了依靠。你觉得怎样?”
坎家福站起身,激动地上前握住他的双手说,“庞叔叔,你和阿姨真是大仁大义啊!我和李好正为这件事发愁呢?有您和阿姨照顾这几个孩子,那是再好不过了!这真是太好了!若竹他们知道了,一定非常开心。谢谢您!庞叔。”两人热情相拥,庞友清轻轻地拍着他后背。
庞友清扶他坐下,自己也坐下。此刻,他满面春风,笑着用手指着他说,“你想给孩子们安个新家,我和你阿姨早猜到了。”
“早就猜到了?”坎家福惊喜问。
庞友清微笑地点头说,“当然。你这孩子啊,我太了解了。用你刚才的话说,‘大仁大义’。不过,以后,这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你还得多加指点,让他们像钰馨和钰龙一样,获得同等样的良好教育,他们才能真正健康茁壮成长。”
“庞叔,您放心!以后,我会待若竹他们如同钰馨钰龙一样的。”
王若松咳嗽了几声,两人赶紧上前。坎家福转身倒一杯水过来。庞友清说,“家福,我来。”
坎家福将茶杯递给他,从床上扶起若松,关切说,“若松,来,爷爷喂水你喝。”
庞友清给王若松喂水喝,坎家福叫过医生换药。王若松精神了许多。他望着庞友清轻声说,“爷爷,你们说话我都听见了,谢谢您们!”
庞友清呵呵一笑说,“若松,你既然喊我爷爷了,以后,爷爷和奶奶就当你们是我们的孙儿。我们爷孙、婆孙会相处得很好的,你说对不对?”
王若松激动地点头,“爷爷,我们会很乖的。”
“你们都是乖孩子,爷爷和奶奶很喜欢!来,休息会儿,等会奶奶来了,咱们就吃饭。”
王若松在县人民医院经过几周的治疗以及庞友清夫妇精心照顾,他的病终于痊愈出院。四个孩子也被接进庞友清家。王若竹住到庞玉冰早年住过的房间,王若梅和王若林一起住庞玉雪早年住过的房间,王若松住庞玉聪早年住过的房间。四个孩子到了新家,成了快乐的小鸟一样,每天有说有笑,开心得不得了。
家里一下子多了四个孩子,可够庞友清夫妇俩忙活的。除了上班,最要紧最赶忙的要数给孩子们做饭。四个孩子正长个,念书也够累,得及时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忙这茬,两老没少费心神。日子虽然辛苦了许多,可夫妻俩像是又回到了照顾自己三个儿女那般光景,自然少不了许多的乐趣。尤其王若梅和王若林两个孩子,每天爷爷前,奶奶后,时不时地在二老面前撒娇,也着实让二老无时每刻都享受到天伦般的乐趣。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