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楠,80后青年女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新华社书画院画师,天骄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城市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才管理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总监,文化部艺术人才库书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018年,美国第二届“墨读中国”书画艺术展;
2017年,设计并主笔绘制愿海寺七百平米壁画“五百罗汉图”;
2017年,静谧禅意与天马行空——萧宽萧楠作品展;
2017年,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第一批特聘艺术家暨第一届“墨读中国”书画艺术展;
2016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国艺杯"大展萧楠毛瓷作品【十八罗汉】荣获银奖;

2015年,草籽迎春画展北京,天骄画院;
2015年,倾城春暖——央美师生作品展北京,798艺术区树画廊;
2014年,第23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书画邀请展金奖海南海口,海口第23届世界脑力锦标赛;
2014年,"春华秋实"萧宽、萧楠父女书画联展北京,天坛宝盈轩;
2012年,"光荣绽放"建军85周年大型画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12年,"中国魂-与奥运同行"第一届水立方杯国际书画大展优秀奖北京,水立方;
2011年,第一届樱花电影节优秀奖北京,北京服装学院美术馆;
2009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画展优秀奖北京,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08年,百名将军百名画家书画展北京,军事博物馆;
2006年,日本横滨电影节日本,日本横滨

借北宋画家郭熙画语开篇:“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盖摭实言情,樶其大要”。几年前,观赏萧楠作画,始则轻解纱巾,略搙衣袖,定神运气,从容使笔,意念在画幅展开,简约凝重,泼墨写意,继之,稍加勾勒,一尊达摩端坐在宣纸上了,气象庄严,以虔诚心唤起观者的聚精会神。这就呼应了古人的“摭实言情,樶其大要”,不由得令我生奇。虽说,萧楠的运笔气概承袭了其父母萧宽、杨悦的艺术基因,然她毕竟还年轻呢,娟秀明丽的芳华与其空灵旷达的格调反差太大了,这使得我不得不探寻她的人生成长经历。

萧楠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内蒙古大草原,草原质朴民风的感染,与野草野花共扶摇,和马牛羊的生灵同解语,牧歌长调悦耳,蓝天白云拓胸怀,撒开脚丫子,与辽阔壮美的自然亲近、欢舞。天份使然又天道酬勤,童年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诸多画本诱使着她涂鸦满墙满地,初始则画着玩,渐渐画中童趣盎然。随父母入京及至考入中央美院后愈加勤奋,潜心《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尤好佛道禅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潜质激发,艺根深入。毕业工作后,艺术设计和国画创作屡获奖誉,陆续入选日本横滨电影节、百名将军百名画家书画展,荣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画展优秀奖、第一届樱花电影节优秀奖、中国魂- 与奥运同行国际书画大展优秀奖。近年来,其在禅画创作上孜孜探求,引起国内外艺术界瞩目。

生活经历修炼了萧楠的艺术气质。成就着萧楠这种历练与勤奋凝聚的艺术成果,正如达·芬奇所说:
“你如果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你要牢记,必须开拓你的胸襟,务必心如明镜。能够照见一切事物,一切色彩”。萧楠如是。艺术本源无界,萧楠在浸润先哲们的思想体系时,传承着艺术前辈的嘱托、父辈的沉雄豪放,又继往开来,紧跟时代步伐,锻铸着自身精神。艺术也贵在融通,在融通中,萧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个性是自然造我,我再造自然。深悟禅意的萧楠,也在其艺术创作中,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修炼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即“大道至简”的随心境界!

萧楠作品 《钟馗》

萧楠作品 《伯牙抚琴》

萧楠作品 《禅》
禅是充满智慧的定,通俗理解“禅是一枝花”,实是“得其真机,明心见性”了。同理,也可以说“禅是一幅画”,萧楠便是在绘制一幅幅禅画中得其真意,一步步静修自己的心性。水无常形,是说水的自由。
但,萧楠饱蘸浓墨,凭借水墨淋漓,赋予了水以崭新的姿态,或涂抹,或晕染,或点化,形成瞬间的流动,一个空间的嬗变,再加以整体的勾勒,这流动,这嬗变也随之凝固定格了,画即成,画者的一次修炼也随之在画幅中禅定,亦空灵悠然,亦森严浩然,汇成雄浑交响。作画是色成空。”排除杂念,澄江明月。

萧楠是虚心谦卑的,纯真、宁和、平静、内敛、守拙,及至她的微微一笑,脚步轻轻。没见过她与人辩争,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她的证严在她的艺术中;她外柔内刚,“刚”在她画笔中的护法罗汉、达摩精神的光明,拈花一笑,无尽的善意,深情注目,笔触又见苍劲!

“刚”在她“腹有诗书气自华”,挥毫一顿挫、一涂抹、一泼洒,自有笔中乾坤!好诗总有点睛之处,好画亦有神来之笔。神来之笔的出现,总在心无旁骛时,总在虔诚信仰中,又总在风烟磅礴慷慨琳琅处!年轻人行文,喜华丽辞藻,堆砌成章,作画则色彩缤纷、笔墨宣满,如此,意趣了无。萧楠婉约人行简约笔墨,脑海层林尽染,飞瀑流泉,泼墨总恰到好处,再稍加勾勒,深得黄金分割线精髓;研习过诗词歌吟的她,显然懂个中三味,一句达意,一曲绕梁,如耸高之塔铃,铃声回荡悠远。画类有三,悦眼,问脑,动心是也。悦眼,美感悦眼,然无意境;问脑,或许精彩,然百思难解;动心,扣人心弦,于美感中欣然会意。萧楠的画,总让人怦然心动,粗看浩浩荡荡,悟之深远精美。这正是:点点墨痕云水谣,丝丝心念日月歌。

萧楠作品 《 太公垂钓图 》
行文至此,思维又及萧宽、萧楠父女俩绘画艺术的异同。既然是父女,骨血脉承,心领神会,灵犀一点通。父女的风格是同样的笔触简约洗练,泼墨自在,写意畅快,在苍古深邃、天地肝胆中唤起灵思创意,有大漠朔风雄浑,有草原辽阔朴茂,怀深情,精神朗朗互为和鸣,同唱一曲大风歌。但因人生经历各异,学画路径有别,所处时代不同,萧楠艺术创作虽与萧宽有着以上的同质,但于其自在的画风里多了些典雅灵秀、清峻从容、宁静尔雅,毕竟比其父亲萧宽少了世事维艰的坎坷和一路走来的风云激荡,而这些只能在父亲的苍茫壮丽的画卷中去体会了,在大自然的万岁枯藤、高山坠石、天象月辉中去意会了,在千古经典儒释道中去更深入的觉慧了,所幸萧楠通禅,志在高远。

一如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艺术也是凭着代代相传而发扬光大的。
萧楠尚年轻,画艺怡然精进,卓然不群,将来,超越父辈,完全可能!相信,这也是父亲萧宽的愿景!萧楠尽管画去,不问功利,但求沉浸,一路前行,“画到生时是熟时”,哪一天,“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彩虹即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