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旧物,是一种情怀。贫穷、富贵、坎坷、顺当,不管经历了什么,人们都一步步走过来了。
但那些经历、感受却难以忘怀。睹物思人,也思情;旧物不仅是一代人,几代人,甚至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财物。怎能不刻骨铭心。
那些久违的生活场景,经常被重現、被唤醒;一幅幅往日的影像,历历在目。
在记忆中,钢笔是我经常用的书写工具,它不仅是书写工具,而且是我工作、学习的人生伴侣。
我从上学,工作直至退休,钢笔始终不离不弃伴随着我一路走来。 在学校读书、做作业我用的是钢笔。上小学六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周忠老师,周老师代语文。
有一天上作文课,题目是《一件小事》,我用钢笔写下了幼稚、青涩的文字巜一件小事》。周老师把我的作文做为范文,在全班念了,并表扬了我。周老师的表扬使我幼小的心灵很是激动,而且着实激动了好长时间。
周老师对我的夸奖、鼓励,时间的年轮虽已走过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许多事已时过境迁,淡出了记忆,但唯独这件事我仍然记忆犹新。

作者在备课
参加工作后,当教师备课我用的是钢笔;在机关单位写工作计划、总结、典型材料用的是钢笔;给异地的亲朋好友写信,用的是钢笔。
为了追逐遙不可及的文学梦,在报刊上发表点牙长些的“豆腐块”,我用的依旧是钢笔,钢笔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们那个谈恋爱欲语还“羞”的年代,年轻人谈恋爱,买一支名牌钢笔送给恋人,是许多人浪漫的选择。钢笔似乎成了情侣间的定情信物,能让许多热恋中的情人心中荡起温暖的涟漪。
我的挚友给他恋人写信,还煞费苦心,抄录了金元文豪元好问在其《雁丘词》中一段荡气回肠的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至生死相许”。
这恐怕是最感人的情书了。不知是不是这支钢笔的作用?是不是这封令人动容的情书的作用,但这对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
我的钢笔字根本谈不上潇洒俊逸,甚至有点丑,但却能把所感所想的都凝聚在笔端,写出些还能说得过去的文字。
钢笔是我的福星,它是为我人生托底的好兄弟。它伴随我走过了人生旅途中的顺境,也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逆境。
1968年我高中毕业后,由于全国高校都停止了招生,我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

井坪公社贫宣队全体合影,前排左一为作者
1970年朔县师范开始了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这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平鲁县招生考试的科目是语文和数学,作文的题目是《好人主义》。

在朔县师范读书的平鲁学生与老师们毕业合影留念
我用钢笔参加了决定我人生命运的这次考试,幸运地被录取了。
1971年我成了朔县师范一名学生,从此,有了“铁饭碗”,成了“公家人”。
1974年我被借调到了县委宣传部,当了一名短暂的临时小干事。领导让我去平鲁城公社下乡,写一个典型材料。
那时,时兴下乡吃派饭,我在黄家楼村吃派饭时和乡亲们闲聊中,听到了这个村许多感人的故事。
于是就写了一篇题目为《文明风满黃家楼》的稿子。稿子寄到了《山西曰报》社,想不到很快就发表了。同时我还写了巜领巾红似火》等十几篇小文章,在《雁北报》也渐次刊登了。
有一天的《雁北报》同时登了我两篇文章。我们科长批评我不务正业。他说:“写通讯报道是通讯科的事,你尽给他们工作了”。
我一想,科长批评得很对,我确实有点不务正业,应该改邪归正了。 钢笔陪我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在我人生旅途中路过的各个岗位上,它帮助我恪尽职守地工作着。我虽然沒有什么大的作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春燕衔泥,白马悲风尽职尽责了。
岁月极美,在于它不停地流逝,我们不得不敬畏时间的厉害,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現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曾经辉煌了多少年的钢笔,悄无声息地从我们的指间消失了。
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办公的主要工具。現在,每人一台电脑,所有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
电脑的字体代替了沉稳、深邃、有意蕴的钢笔字体。大部分与文字相关的工作都用电脑完成。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网上浏览、敲字,真正动手写字的时候已经很少,更不用说用钢笔写字了。偶尔写个材料,找支中性笔就解决了问题。
伴随几代人成长的钢笔已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束之高阁了。不少使用钢笔走过来的人,特别是硬笔书法非常漂亮的人甚至感叹:“我们的童年结束了”。
有时候,特别是离开工作岗位后,我十分怀念用钢笔书写人生的岁月。真想用钢笔书写最好最美的文字,让那些刻在血液里的故事从笔尖走出来,享受胸中翻锦绣,笔走龙蛇久违了的日子。
回忆伴随着对比,会让人更加懂得今天的来之不易。那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旧物,固然让人回味无穷,但毕竟离时代渐行渐远。
钢笔与电脑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进步并不意外着否定过去。恰恰相反,人们正是在旧事、旧物重温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从而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