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经营报刊亭的人反映,拆除报刊亭是许昌市政府整治房屋安全隐患的工作,他们都很支持。但邮政局在处理拆除这个过程中,一是没有开会详细沟通,二是没有补偿协议,三是疫情下现场联合执法下达拆除通知时,有些执法人员几乎不戴口罩,都是穿着便衣,四是没有人亮出有效身份证明,证明他们的身份,五是给的通知还是复印件。因此经营刊亭的群众很是困惑。

4月16日上午,笔者与邮政局一工作人员打电话咨询,工作人员说事先他们与报刊亭主做过沟通,并征得大多数经营者同意。然而,许多报刊亭主表示,他们之前只是接到通知要拆除,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所谓“沟通”不知从何而来。更何况,在电话与工作人员沟通没有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以忙为由挂断了电话。
一般来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弱势群体,他们一家人乃至几家人就是靠卖报纸、饮料为生,有亭主感叹,“报刊亭没了,我没什么文化,别的我也不会干,找了几天的工作屡屡受挫,养家糊口的生计没了,孩子怎么办?”;还有亭主是退休人员,退休的工资很低,想通过经营报刊亭贴补家用,接手报刊亭转让费就出了不少,实在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维持了。
简陋的报刊亭占道扰乱交通,存在安全隐患,这确实有损市容,但和以卖报为生的人们的活路相比,这最多算作“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不是吗?许昌报刊亭占道多年,即使“市民反映强烈”,也不差再多几日吧。疫情下,有多少门店关门,何为民生,优先要生存啊!
退一步讲,报刊亭当初是不是邮政局统一设置的?如果是,邮政局的当初规划便有问题,不能以“民生”为代价纠正前错;如果不是,让报刊亭违规设立这么久,邮政局只管收取租金?
关于报刊亭,拆与建,都是一个民生工程。政府此举,出发点也是为民服务,只是市邮政局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少了点更缜密的调查和设计。现在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都还来得及。个人的建议是,拆除违规报刊亭的同时,也要多倾听那些小摊主的诉求,因为有些小摊主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那些小报亭,在拆除过程中,请尽量减少他们的损失。好事要做好,就得从长远着眼,从细节入手,切忌一刀切,强力推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