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格蹬”
文/焦同生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很纳闷:“拐格蹬”?难道是走路崴了脚?看官想歪了!“拐格蹬”其实是骑自行车的一种方式。有的地方叫“鬼格蹬”。
六七十年代,农村里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奢侈的。那时候,青年男女找对象讲究“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可见自行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对于小孩子来讲,骑自行车就是非常奢侈的享受了。
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亲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辆二手的二八自行车,前轮的挡泥瓦(车轮防护罩)还坏了,但那也是我在同学们面前炫耀的资本。那时候,自己的个子小,腿短,骑车只能把脚从自行车大梁下的“格”(三角支撑架)象个拐子一样伸过去,用右脚踩脚蹬,刚开始由于不熟练,只能蹬“半圈”。因为怕摔倒,左脚将脚蹬踩下去,右脚就需要快速“倒”回来,于是,就形成了“咯噔、咯噔、咯噔”的节奏。
刚开始学车的时候,踩上脚蹬还没蹬上一下,车就往左倒,吓的赶紧把右脚从“格”里抽出来,落在地上,以防止摔倒……就这样也不知摔了多少次。随着不断的熟练,平衡问题得到解决。开始尝试蹬“满圈”……
有一次,自己从村里出来,自己左脚踏左蹬,右脚从“格”穿过去,踩在右蹬上,“咯噔、咯噔”地往矿市镇(矿市街)走(河北石家庄市矿区政府所在地),路上的人看到我这样骑车,还议论纷纷:这孩子这么小,也不怕路上危险?尽管自己很害羞,但还是硬着头皮往前骑。结果骑到新王舍村,在上坡时,累的没劲儿了,只好返回来,推着回村里,回到村里累的坐在地上就起不来了……但是心里却充满了浓浓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