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古代圣贤之不朽功勋《题解》
文/静空居士
《汉书》得益“三班”建,
“建安文学”“三曹”奠;
“唐宋文学”“三苏”豪,
《本草纲目》祖孙献。
《说文解字》文化源,
《齐民要术》民生先;
《昭明文选》弃皇位,
《文心雕龙》刘勰(xie)添。

题解:1,东汉初年,京城的班家是名门望族,文功武略。子承父业,妹承兄业。爷仨终于成就巨制——《汉书》,为中华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班彪(父亲)为史学家,评论、续补《史记》,为后续《汉书》的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班固(其子),自幼聪颖,13岁得到赏识,入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在其父积累资料之上,继写《汉书》;班昭(其女),历史上评价很有才干,才能了得。在长兄牵连被杀后,经年累月在藏书阁里阅读、整理、核校父兄留下来的资料,续写《汉书》。爷仨在中华历史上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2,东汉末年的曹操爷仨,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都有名篇,名作流传于后世。比如曹操的名篇《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曹植(字子建)的“七步诗”,以及“洛神赋”,也被当代人在焦作影视城拍成电视剧。是曹操收拾了乱局,平定了“兵燹”,统一了北方,奠定了魏晋基础。
3,“三苏”就不用说了,稍微了解一点文学的人们都知道,其爷仨是文学“唐宋八大家”里的名人。两个朝代一共才有八个席位,他们就占了仨。名篇名作很多被选入教材,或被制作成电影,电视,歌曲等其他文学形式,被广为传颂。在中华文学史,中华文化上,他们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自己觉得高山仰止啊!不可逾越啊!
4,《本草纲目》,明代的李时珍,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啊!本就悬壶济世、与人为善、医治伤痛,行善积德的职业,在此基础上,则更进一步,替国家分忧,替社会分忧,为后世的医疗进步打下规范的基础。不仅把自己贡献给了天下,子孙们也为他精神与行动“殉道”了。可歌可泣兮!
5,《说文解字》,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人称“字圣”,花费了二十多年时间所著的语文工具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解说133441字,其功德无量啊。
6,《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时代,是杰出农学家贾思勰(xie)所作的、中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技书籍。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本着“食为政首”,即“吃饭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民生优先”的原则,收集、整理、写出了符合我国农业社会特征的“农业工程”专著。不仅记载粮食的种植方法,收藏,还包括粮食的加工,储存,以及菜品的制作方法等等。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就写一部书。是当时的“科学家”、“院士”。
7,《昭明文选》,是南朝皇帝萧衍的太子萧统之大成。他不愿意当皇帝也要组织起130多位文人、名家编写“文选”,倾其一生,成就了古代的“教科书”。对于后世的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参考性质。他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品质?
8,《文心雕龙》,是南朝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萧统太子的契友刘勰(xie)所作。少有大志,父母早逝。在父母逝后住进寺院十多年,得益于高僧点拨,进步很大,终成鸿志。萧统死后出家在定林寺,终身不娶,仍有不小功绩。
此乃述及之九牛一毛兮!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博大精深,谁能比肩?是耶?非耶?(是不是这样呢?难道不是这样吗?)
2022.4.14.


作者简介:毋建设,自号静空居士。生计第一,处世积极。一世奋斗,年近古稀;辗转腾挪,多行留迹;自学成趣,半个世纪;阅历丰厚,靖节以期;睨视娱逸,致力业绩;沧桑平淡,谦卑受益;探索求证,写作学习。有《鸡肋集——毋建设诗词曲联文集》备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