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出席纪念飞虎队80周年图片及二战期间美国援华空军历史图片展并发表讲话:
诺顿•施瓦茨将军,
查尔斯•博尔登将军,
杰夫•格林会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在今年驻美使馆云上春节招待会上曾说:“在虎年,我们也不要忘记‘飞虎队’等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图片展的开幕式,纪念飞虎队这段中美关系中的伟大篇章。
刚才我仔细参观了图片展,仿佛回到了81年 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有一批壮志凌云的美国飞行员,在中华大地上展翅高飞。在此,我谨向各位飞虎队老兵和老兵后代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飞虎队的故事传颂的是中美并肩作战的壮举。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以3500万 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浴血奋战。他们鹰击长空,从中缅边境到台湾海峡,从长江到喜马拉雅山脉,击落日本军机2600多架,他们开辟被称为“通向地狱之路”的驼峰航线。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战地记者赛瓦雷德这样说:“驼峰飞行员们确认航线的标志就是山上那一排浓烟滚滚的战友飞机残骸”。每一名走向飞机的战士,都知道自己也许永不能返航,但他们仍选择义无反顾。飞虎队与中国军民一道,为正义事业而战,为人类命运抗争,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旗帜上,永远记录着他们的勇敢和牺牲。
飞虎队员哈里•莫耶先生、罗伯特莫尔先生,我要向你们致敬!
飞虎队的故事浓缩的是中美守望相助的情义。当时每个飞虎队员身上带有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血幅,这是飞虎队与中国军民之间的生死契约。一旦发现有落难的美军飞行员,中国老百姓就会不惜代价,全力救助。
中国老百姓缺衣少粮,却把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药品全部拿给落难的美军飞行员。飞行员本尼达跳伞后,当地村民和新四军经过近60天的“生死救援”,帮忙他安全脱险。飞行员加布里尔迫降后,当地村民甚至连夜为他修建了一条上千米的临时跑道供救援飞机使用。
1942年,在中国军民的保护下,参与杜立特空袭的80名飞行员中有64名成功获救。日本军队展开疯狂报复,25万中国军民因此罹难。即使面对这样的死亡威胁,中国人民也从未退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飞虎队的故事里铭刻着中国人民感恩重义的精神品格。
飞虎队的故事承载的是中美历久弥新的友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飞虎队的故事却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愈加鲜活。中国很多地方都修建了飞虎队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很多飞虎队老兵的后代们也成为中美关系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动者。
中美还一直密切合作搜寻二战援华美军遗骸,很多民间力量在 “飞虎队”精神的感召下积极参与其中。2015年,中国志愿者自筹资金,徒步行进10天9夜,抵达海拔4100米的西藏冰川无人区,找到72年前牺牲的三位美军飞行员的28块骸骨。志愿者们说,不管多难,我们一定要送英雄回家。
“飞虎队”已经熔铸成两国的共同记忆,成为中美友好事业中永远闪亮的灯塔,成为彪炳中美关系史册、代代相传的佳话!
女士们,先生们,
任何一段伟大的历史都不应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淡忘,它值得后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和铭记。
81年后的今天,中美两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早已利益交融,但中美关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美是冲突对抗还是和平共处,是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这是世纪之问。身处无数人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和平年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制造矛盾,扩大分歧,挑动对抗,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我们需要去书写更多像飞虎队一样的合作故事,为两国人民创造福祉,为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
陈纳德将军的自传《战士之路》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最美好的愿望是,飞虎队的标志能在太平洋上空高高飘扬。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它都能被太平洋两岸的人们当做是两个伟大民族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的象征。”
愿飞虎队的标志在和平年代里永远飘扬!
谢谢大家。
现将我的一篇旧作发表于后。
祝愿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
铭记历史,珍爱世界和平。
感人的记录片《飞虎奇缘》
春节前,美国美中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陈德福和副会长庄志霞,将他们历时十年拍摄的纪录片《飞虎奇缘》光盘送给我。
我这个人很少流泪,看了这部记录片《飞虎奇缘》,让我感动得流泪了。
影片讲述的是美国空军“飞虎队”,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和中国记者张彦与美国 “飞虎队”队员们之间的,长达六十多年的感人的友谊的故事。
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国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 ),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成员也有华侨),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1941年,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困难时刻,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组成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以平民身份来华参战,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主义,为二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由于他们的赫赫战绩和插翅飞虎队徽,被中国老百姓赞为“长翅膀的老虎”,将“志愿队”称为“飞虎队”。
飞虎队有力的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这支队伍共击落日本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14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这条航线,地形和气候条件恶劣, 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运输机爬高不到7000米,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存 。“驼峰航线”被称为“死亡航线”,三年中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以及诸多失踪机组人员。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有2264个美国人的名字。这些飞虎队队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美国飞虎队烈士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丰碑上。
当时, 无数的中国老百姓,也冒着死亡的威胁,帮助飞机被毁的飞行员逃脱日军的追捕,有的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记录片《飞虎奇缘》讲述毕业于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的中国记者张彦与美国” “飞虎队”队员们之间长达60多年的友谊,十分感人。
当中共地下党组织得知日军将突袭昆明时,张彦将转移的指令转告给飞虎队员; 他应美国军队的邀请,为美国士兵作一场中国现状的演讲;他曾经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翻译成英文,由这些飞虎队队员们以寄家书的形式寄往美国,让外界了解中国的战局。
张彦1945年大学毕业当记者后, 在湖南芷江现场报道了“日本投降”仪式;采访了当时决定中国前途的“重庆谈判”。建国后,他有幸目睹了新中国诞生的全过程,在天安门城楼上报道了划时代的“开国大典”;1952年,随以宋庆龄为首的中国代表团采访了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5年,幸运的躲过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的劫难,随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采访了影响深远的“亚非会议”。
记录片《飞虎奇缘》的拍摄也很感人。影片的总编导陈德福是印尼归国华侨,他满怀爱国之心,于1957年回国读书,大学毕业后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投身电影记录片事业,后去美国深造,留下工作。为了拍这部纪录片,他在十多年间往返中美30多次。他不得不在美国以做翻译员为生,筹集影片的制作费用,不惜耗尽所有积蓄。由于劳累过度,他在北京同电视台有关人讨论影片播出计划时,突发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十分危险。因付不出巨额费用,和身边没有亲人签字,不能安装支架,只能采用保守治疗,经十个日夜的抢救,才同死神告别。
陈德福和他的团队,用全部精力拍摄了这部震撼人心的感人的影片。这部120分钟的《飞虎奇缘》在中美两国放映后,震撼人心,影响很大,为发展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陈德福团队准备接着拍摄《飞虎奇缘》续集,真实的记录飞虎队后代和张彦等中国朋友的后代的友谊,让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我们不会忘记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盟国和共同战斗的人民, 要铭记历史,珍爱世界和平。
2015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