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青年低男中音,曾在俄罗斯、乌克兰、捷克、罗马尼亚、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参与演出几十场音乐会,曾获Борис Гмиря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第八届罗马尼亚Galati国际艺术节歌剧组第一名、第52届德沃夏克国际声乐大赛歌剧男子组决赛优胜奖、第16届柴可夫斯基纪念巡演优秀青年歌唱演员等,还曾举办多场个人演唱会。
她是一名青年女高音,曾担任乌克兰电影节颁奖演唱邀请嘉宾,曾获罗马尼亚第八届Galati国际艺术节歌剧组特等奖、乌克兰第五届Musical Universe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曾举办硕士个人独唱音乐会、博士个人独唱音乐会。

他们是一对90后夫妻。十多载的音乐征程,让他们从酷爱音乐的风华少年成长为成熟的音乐人。如今,他们结束了学生生涯,来到台州,作为老师掀开新的人生篇章。
近日,赵子元和杜晓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两人的成长故事。
学习音乐
1990年,赵子元出生于内蒙古包头。
“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因为热爱音乐,经常参加军分区的文艺汇演。”每次父亲上台时,小小年纪的他便坐在台下听。久而久之,赵子元也喜欢上了唱歌。
赵子元正式开始学习声乐是在高中的时候。“我那时候有些淘气,父亲为了让我稳重一点,提议让我学一门艺术。”当时,家里给了他几个选项:声乐、钢琴、贝斯……这个男孩选择了声乐。
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2009年,赵子元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恩师杨宝利先生。“杨老师帮我打好了声乐基础,还给了我很多帮助,特别在做人做事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影响。”
也是那一年,他在学校碰到了此生挚爱杜晓爽。
1991年出生的杜晓爽是一名山东姑娘。她也是受家人影响,从小喜欢音乐。“我爷爷是音乐老师,我奶奶喜欢跳舞。小时候,我爷爷经常在我奶奶跳舞的时候弹琴,或者拉二胡给她伴奏。”
杜晓爽正式学习音乐,缘于父母一次做客的经历。“那天,他们带我去朋友家玩,刚好那家的孩子在学钢琴。我父母觉得小姑娘弹琴有气质,于是也给我买了钢琴。”
上高中后,学习钢琴之余,杜晓爽又学起了声乐。“当时我以弹钢琴为主,声乐只是副向。”
真正将声乐作为主向学习是在读高二那年。“那时候,我开始为高三的艺考做打算。我纠结考钢琴还是考声乐。一名师兄听了我的演唱,觉得我的嗓音非常适合学声乐。在他的引荐下,我开始跟着他的老师学习声乐。”
在杜晓爽看来,声乐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有时候我会找不到方向,老师着急了就会批评几句,我经常难过得偷偷哭。”
但付出总会有回报。2009年,杜晓爽考入了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女高音歌唱家姜咏。
之后,两个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人迅速走到了一起。
“她钢琴弹得很好,同学们练歌经常请她帮忙伴奏。”说起妻子,赵子元满是自豪。
出国深造
大学期间,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日子过得很快乐。
很快,就到了毕业的时候。“当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就业,也有少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赵子元和杜晓爽都倾向于继续深造。
在老师的推荐下,赵子元和杜晓爽选择了去乌克兰读研。

2013年,赵子元考入乌克兰敖德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杜晓爽考入乌克兰敖德萨涅日丹诺娃国立音乐学院声歌系。
在乌克兰的求学生涯没有那么顺利,语言不通成了两个人学习上最大的障碍。
“我们曾考虑去意大利读研,所以大四时上了意大利语言班。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了乌克兰,但是对于俄语我们一窍不通。再加上国内的老师和国外的老师对声乐的表达不同,我们学起来很困难。”杜晓爽还记得自己因上课听不懂非常着急。为了不落下功课,她每次上课都带上录音笔,回家听录音,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
幸运的是,两人在乌克兰都遇上了好老师。
杜晓爽的老师是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的副院长Olga Oganezova教授,无论是在学业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她很大帮助。
赵子元师从学校声乐系主任,乌克兰人民艺术家A·帕里娃诺瓦院士。“老太太当时80多岁了,还坚持在教学岗位。留学期间,她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很大。”
赵子元记得初见老师时,认为她是个很严厉的人。“她让我上台唱歌。我很紧张,唱了一首舒曼的《我不怨恨》。 ”
赵子元至今记得老师的评价,“她说我歌词表达得比较含糊,还说了歌曲线条处理方面的几个问题”。
之前,他从没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前我只关注自己的声音是不是够亮,能不能镇住人”。
赵子元主动向老师提出,能不能跟着她学习,“老师同意了。我在乌克兰8年,她非常照顾我”。
克服了留学初期的种种困难以后,赵子元和杜晓爽成长很快。
“读大学时,我们参加大型演出的机会不多。而乌克兰经常举办一些公益演唱会,老师会带着我们参加。次数多了,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杜晓爽说,“我们还参加了许多比赛,也遇过很多挫折。起初我们总是被淘汰,觉得很难过。后来慢慢成长,我们从能进入复赛,到拿三等奖,再到特等奖。这对我们来说,是对作品的一次次打磨、一点点完善。”
结缘台州
2019年,两人的博士课程基本结束,准备回国发展。
“我们去过许多城市,到台州以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赵子元很向往有海的地方,“台州有山有海,环境特别舒适,这里的人也很热情。我和妻子都觉得和这个城市很有缘分。”
两人通过应聘来到台州学院,原计划去年答辩结束后就到该校参加教学工作,因为疫情,毕业答辩耽搁了一段时间。今年2月底,两人正式入职台州学院。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组织了许多晚会和庆祝活动。我们一到学校,就有许多上台演出的机会,也让不少台州人认识了我们,我觉得很幸运。”
最近,两人正在为台州市文艺名家(名团)展演工程做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将在10月份开一场中外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
这对年轻的夫妻表示:“目前,我们在接受新教师上岗培训,正在逐渐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以后,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以外,我们还会做好科研工作,争取为台州的文艺事业多做贡献。”
(本文配图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作者:台州新闻客户端记者单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