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体七律 封丘八景赞
作者 王天波
封丘设邑数千年,
历史悠久文明传。
文化典故传说多,
更有八景美誉赞。
钟栾夜雨月磨潭,
黄池芳草青陵连。
翟母遗冢翟沟波,
淳于晓钟封父轩。
注:封丘县历史悠久,旧志中记载有八景,现将封丘八景简述如下:
一、钟銮夜雨。元朝时,钟銮城村(现属荆隆宫乡)是水陆码头,是南北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率甲兵25万,北取中原。兵下河南,大军由汴梁出发,于钟銮城渡河,欲取河北卫辉等郡。大军夜宿在钟銮城,中夜闻雨声大作。起而视之,却月白风清,碧空如洗。
二、磨潭秋月。此景观在今赵岗镇王湾村北。这里古有濮济二水,两水间有潭,周围低平、中间高,故日“磨脐潭”。每至秋日,三五明月之夜,潭水清澈,平静如镜,空中月光,倒影其中,天地同辉,妙不可。时人称此景日“磨潭秋月”。后因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磨脐潭已干涸。
三、青陵古树。战国时,宋康王游玩到青堆,见采桑女息氏貌美异常,心向往之。于是宋王为了能望见息氏,差人筑起高台,名曰“青陵台”。后来差人抢来息氏,囚禁台上。息氏丈夫韩凭愤而自尽,息氏不从宋王,亦投台而死。息氏留下遗书,要求与丈夫韩凭合葬。宋王恼羞成怒,偏偏将二人分埋大路两旁。韩凭夫妇下葬不久,两人坟墓上遂生两棵梓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相拥相抱,难解难分。人们称之为“相思树”。此即“青陵古树”之由来。该景在今留光乡青堆村。
四、黄池芳草。黄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位于封丘县城南10公里的坝台村。相传西周时,周穆王常来这里狩猎,其时叫黄泽,这里水草昌茂,野生动物成群,故云“黄池芳草”。春秋末年,即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称霸诸侯,与晋国争做盟主,曾在这里召开诸侯大会,史称“黄池会盟”。
五、封父旧亭。夏启王时,姜封父在封丘建立封父侯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开拓者,在今县城西街路北建有亭台,称为“封父旧亭”。
六、翟母遗冢。楚汉战争中,刘邦被项羽打败,逃经封丘,在县城西北隅遇翟母赠饭解困。刘邦建立了汉朝,当上了帝,想起了翟母。此时翟母已逝,为报答当年恩德,刘邦就给翟母封墓,遂置封丘县。旧有翟母遗冢,位于县北街。
七、淳于晓钟。在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有个淳于村。该村有个淳于寺。寺内有口钟,每当天快亮时,淳于寺的大钟总是不敲自鸣。隐隐约约的钟声,声闻方圆十数里。开始人们很以为怪,后习以为常。每天黎明,人们听到钟声,便开始一天的劳作。久而久之,人们谓之为“淳于晓钟”。
八、翟沟晴波。翟沟是封丘境内一条水渠,在县南,西接黄河支流,引渎东注,环带萦绕,澄澈如碧,故曰“翟沟晴波”。

附:古代四大名吏八景诗:
(一)八景诗
建业 杨璧
中滦夜雨
九五龙飞自江左,
三千虎贲捣燕京。
满天雨露望中土,
一旦云霓慰此氓。
信是赫声动河浒,
尽惊时雨发军营。
夜深起向辕门望,
剑气冲霄星斗明。
磨潭秋月
地面平开四望倾,
磨脐形势此中名。
玉波含雾澄然净,
金兔窥潭分外清。
树曳源烟澄夜气,
风飞幽籁散秋声。
高情静对浑忘去,
欲向凫鸥一结盟。
青陵古树
青陵台废几千年,
息氏双茔还依然。
追笑宋康徒怅望,
俯看蝴蝶自周旋。
生平高节存榆柳,
不朽荣名在简篇。
古树凄凄鸣乌鹊,
犹疑精魄住林前。
黄池芳草
堪叹夫差争主盟,
霸图寥落水东倾。
千年遗迹余芳草,
三月韶光鸣乳莺。
珠满青毡团露细,
径铺翠褥衬车轻。
莫将旧事牵心府,
且放愁怀付酒觥。
封父旧亭
闻道亭由封父营,
至今遗址近荒城。
历朝锦殿全无迹,
此际闲亭尚有名。
千古云烟常聚散,
四时花鸟自分明。
应知今昔同清赏,
独抱瑶琴对景鸣。
翟母遗墓
英雄困馁正仓皇,
箪食恩施肯便忘。
孤家人传梁翟母,
古城名起汉高皇。
一饭馈饷情偏厚,
百战功勋报独凉。
玉食万邦应有自,
韩彭遗陇竟何方。
淳于晓钟
淳于村落曙光清,
到枕悠然何处声。
梦断忽惊蝴蝶散,
听余只觉蒲牢鸣。
随风袅袅飘闺思,
杂籁萧萧动旅情。
谁识常鸣不平意,
却疑南郡有山倾。
翟沟晴波
绿水平铺一鉴张,
波文细细飏晴光。
谁夸织女能工巧,
自信飞廉喜鼓扬。
清浅浮空摇翡翠,
澄虚落日炫文章。
时将蒲剑轻飘拂,
触乱鱼丛与雁行。

(二)八景诗
知县 王策
中滦夜雨
圣主恢乾步,
山川胥效灵。
顺师此聚壁,
夜闻淅沥声。
初疑将雨玉,
终不似淋铃。
照营余孤月,
拱北见群星。
人意快吹籁,
天心嘿洗兵。
中滦千古异,
别自有阴晴。
磨潭秋月
秋潭一鉴开,
洄濮平如砥。
何物实其中,
兀似磨脐起。
得月此先明,
扬波终不徙。
烟敛尚复连,
冰凝更独恃。
试方君子心,
中立固如此。
青陵古树
独上青陵台,
俯眺青陵树。
霜色饱劲条,
春情密芳祔。
鸳鸯何所栖,
蝴蝶还自舞。
张罗者何为,
沙虫同朽腐。
矫矫坠台人,
生气存今古。
丈夫列须眉,
可愧红颜女。
黄池芳草
春色满黄池,
细草和烟碧。
放犊牧儿闻,
缓骑王孙惜。
一自霸图空,
千裁成陈迹。
遗矢铁未销,
刑牲血犹赤。
何代无英雄,
意气同归毕。
封父旧亭
驱车出孤城,
辄就封城憩。
问俗乐古风,
劝穑忻丰岁。
父老犹能言,
结亭人已逝。
云影覆颓廊,
苔色绿荒砌。
读碑泪欲流,
拜棠思所税。
民心亦何私,
感之在慈惠。
翟母遗墓
漂母识王孙,
翟母识汉主。
一饭虽云微,
提携出困苦。
生则酬千金,
死而封抔土。
始忆戛羹人,
贤愚难共数。
独叹龙蛇游,
燔林报割股。
淳于晓钟
村落散鸡犬,
曙色半含晴。
人耳何所似,
蒲牢泣桐鲸。
启明竟无爽,
于伦定有灵。
隔云犹隐隐,
赴壑故鍧鍧。
搅梦成大觉,
催农率早耕。
未须疑幻妄,
鸣山亦此声。
翟沟晴波
黄河自天来,
翟沟分其派。
停滀抱孤城,
曳练环如带。
浸月漾金波,
涵云团飞盖。
百里润以沾,
千畴资所溉。
沉璧谢狂澜,
燃犀见鳞怪。
自扪止水心,
与之同清泰。

(三)八景诗
知县 余缙
中滦夜雨
虎旅长驱济浩湍,
洗兵河汉下中滦。
烟云早辨真人气,
风雨惊传大将坛。
野成阴深刁斗静,
荒城月白鼓颦寒。
萧条胜绩丘墟尽,
左右嵩行眼倦看。
磨潭秋月
小池寒碧自生妍,
摇漾秋蟾桂魄鲜。
午夜晖飞金作缕,
长空霞照玉吹烟。
冰壶孤映瑶台客,
娥杆光传博望仙。
两镜相涵谁上下,
水天一色共心缘。
青陵古树
一掷名躯万古芳,
青山白石共秋阳。
新台空赋无嫣婉,
旧恨相传有辟王。
木未愁栖双蛱蝶,
家边哀叫两鸳鸯。
可堪金石销沉后,
莫辨青流鲤与鲂。
黄池芳草
棠楫兰舟河海通,
谁将花草植吴宫。
三千犀甲摧雄壁,
一剑鱼肠歼首功。
国相自屠君气墨,
美人难得庙谟空。
池边碧草今安在,
茂苑萋萋卉木同。
封父旧亭
纵辔芜城策未停,
填眸榛栎恸生灵。
衣冠自古传王会,
亭落于今只废坰。
鱼鸟浮沉同鹿豕,
柳蒲苍翠类松篁。
闲寻封辟行游地,
牧唱樵讴不忍听。
翟母遗墓
京索相持困短兵,
饥逢箪食岂期精。
王孙偶饭同漂絮,
帝子家餐愧栎羹。
古井早时常用汲,
墓田芜处孰为耕。
只今丘陇无封树,
犹胜投金濑水名。
淳于晓钟
断阜连岗类贯珠,
声来窟室达天衢。
似鸣万古铜龙远,
却震千家梦蝶纡。
括地何年移維下,
谈天空自诧淳于。
于今欲辨农兴候,
乳鹊啼鸠节令殊。
翟沟晴波
碧涛寒影荡花沟,
柳色银塘风日悠。
喜雨鸬鹚眠濲水,
弄晴鸥凫狎新流。
浮生徒恋三升酝,
泛宅谁飘一叶舟。
数点菰蒲漫青翠,
河云渺渺莫胜愁。

(四)平丘八景次前人韵
知县 王赐魁
中滦夜雨
洗甲天河泻急湍,
须知王气应中滦。
荒城不辨真灵迹,
夜雨犹传神武坛。
胜事苍茫随草尽,
余威惨冽伴云寒。
桑田极目留村舍,
沙柳依依不忍看。
磨潭秋月
练光一色映波妍,
荡漾脐心别样鲜。
金粟无香遥对水,
玉枝有影若栖烟。
潭间应宿忘机鸟,
夜静偏宜素魄仙。
万籁声幽人寂寂,
碧天银浪似为缘。
青陵古树
古树离离弈叶芳,
千年秀色映斜阳。
山猿肠断啼贞魄,
杜宇声悲泣宋王。
恨积枝头飞蚊蝶,
情多家畔宿鸳鸯。
青堆遗事和天老,
一任河流鲤与鲂。
黄池芳草
南国舟樯一水通,
池边会罢返吴宫。
忍羞携李终伸气,
奋志中原自有功。
残碣犹存王业改,
故台依旧霸图空。
萋萋芳草居然绿,
鹿走鸟飞未一同。
封父旧亭
兔逐鸟驰不少停,
还留夏代旧时灵。
蒸尝犹识玄圭世,
台榭已非姒氏坰。
半亩尘沙零碣石,
几番风雨断箳篁。
棠阴遗爱无今古,
童稚讴歌尚可听。
翟母遗墓
逐鹿中原正困兵,
长裙有目辨炎精。
孰怜帝子供粗馔,
可羡村妇馈素羹。
抔土酬恩传汉泽,
墓田留祀倩谁耕。
苍茫一望惟荒陇,
赢得于今有令名。
淳于晓钟
古穴谁藏万斛珠,
数声隐隐透中衢。
乍疑蜀窟鸣来远,
犹似昭阳风送纡。
蝴蝶枕边惊睡客,
南柯梦里醒淳于。
至今田父占晨作,
候应村鸡声自殊。
翟沟晴波
翟波清溜泛晴沟,
花柳争妍分外幽。
沙鸟开云影碎,
蜻蜓点破水痕流。
淡含碧翠城迥带,
轻漾萍菰镜里舟。
漫说江南多胜地,
应知何处不忘愁。
说明:以上为古人杨璧、王策、余缙、王赐魁吏治封丘所赋"封丘八景"(即中栾夜雨、磨潭秋月、青陵古树、黄池芳草、封父旧亭、翟母遗墓、淳于晓钟、翟沟晴波)诗篇。其中王策、余缙、王赐魁都曾是封丘知县,八景诗也都是他们任上所作。亲临其境,情真意切,堪为由感而发,由衷沛言。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八景"的美丽壮观,给后人以文学和史学价值方面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
2022.04.14

作者简介:
王天波,男,河南省封丘县人,1965年4月8日出生,回族,中医,大专文化。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美丽中国德孝文化示范村联盟副主任,热衷公益、爱好文学。常有作品见于主流报刊。愿用满腔赤诚传播华夏文化,唯图神州大地温暖祥和充满真善美,祝福祖国富强美丽永为伊甸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