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经典、道家典籍等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提出了人类有一种特别的了解世界的方式,也就是“悟”。
悟不属于任何认知系统。悟是一种特别的意识状态,在注意的方式很特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所有或者至少多数信息加工停止时的一种直接经验。
这也是科学的。首先,悟是一种很现实的存在。科学应该可以对它进行研究。其次,佛家和道家的修炼者在获得体验时,实际上是有非常严密的步骤和方法的,他们对“悟”的体验的报告,也是基于内省的基础的。
一节 悟的特征
对纯粹的悟只有佛家和道家有体验。老子称之为“玄览”,并且抽出达到玄览的方法是天天减少知识(为道日损),不要学习(塞其兑,闭其门),指出这样就可以“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一、 悟是直接的洞见
逻辑系统凭借概念的标签认识事物,知情完型系统凭借意象的图示认识事物。而悟什么也不凭借,它直接面对事物。悟不处理信息,也不接受信息,它只是和事物相融合。逻辑系统的最高成就是科学,知情完型系统的最高成就是艺术。禅师铃木大拙说:“科学屠杀,艺术重创。”什么能不损伤事物本身呢?禅能。悟能。
二、 悟是完满的知
逻辑系统和知情完型系统都有加工,他们有选择性地注意某些部分,忽略另一部分。它们对材料分析、综合、补充……而悟无加工,让事物完完全全按本来面目呈现。不拒不纳。像镜子一样反映事物。
悟没有选择,没有加工,因而它的知毫无遗漏,毫无误差。西方人不知有没有开悟过。马斯洛提出存在认知固然很深入了,但还不是悟。
三、 悟是不容怀疑的知
除了悟,其他任何的知都是间接的知。
间接的知都有可能犯错误。比如一个人早晨出门见到树木土地都是湿的,就推知夜里曾下过雨。这就是可能犯错误,因为可能是有人用洒水车浇过。
悟不推知,而是直接知:“当下即见”。因而是肯定正确不容怀疑。
许多科学相信最可靠的科学知识。这是最不可思议的荒谬的骄傲。科学是对感官经验进行逻辑加工。逻辑加工不可靠,这一点,休谟、贝克莱等人早就说过了。
一般人的感官经验也同样不可靠,错觉处处可有。
悟是绝对可靠的。一旦你悟了,你自然会坚信它。
四、 悟是纯净的知
悟是纯净的知。在佛教中,把心理活动对悟的体验的掩盖叫做“染”,意思是污染。如果说悟的内容像纯净的蓝天,思维、想象等就是蓝天上的云翳。如果说悟的体验如同音乐,思维、想象就是絮叨不止的听众。
在悟系统中,没有记忆的存在。在悟中,没有情绪。这是佛家称为:“一丝不挂”。
五、 悟与时空感丧失
在开悟者的自我报告中,提到一个悟的特点,那就是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
在悟时,万物都是一体,包括自己在内。总之,由于时间空间都是信息加工的产物。在没有信息加工的悟的状态下,自然不会产生时间感或空间感。
六、 悟中的自我感丧失
悟时并不是觉得“自我”,“万物”在混为一体,而是根本不知道有个自我存在,这就被称为“无我”或“忘我”。
铃木大拙曾谈过悟的特性。其中之一是超越感,他说“把我紧封在里面的外衣,在我达到悟的境界时,就撕裂了。”
铃木大拙还提到悟和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体验的一个不同是: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的体验有人格色彩,如爱的火焰,圣父、圣子,精神财富的结合等。而悟没有这种色彩。
在佛教,道家中,就没有自己和终极者的区别,当然,它们也不提什么“上帝”而是提非人格性的“佛性”或“道”。
七、 悟的被动性和流动性
悟并不是不运动的状态,它反而是流动的。悟不是心理活动,而是心理不活动。悟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没有想象,没有注意,没有记忆,没有情绪,没有意志。当然也没有什么善恶是非。
悟是无,但它是肯定性的无。
二节、 悟的本质
一、 悟是一种感应
悟虽然可以通过眼、耳等器官,但它是可以不经过感官的。悟是对宇宙中终极的那种波动的感应。涨潮时候,海中每个岩洞里的水都同时上涨。宇宙如同大海,当它变化时,我们的每个细胞都随之变化。
悟是整个人和宇宙的交流,而不是用感官的触觉去探索。在这种意义上,通过悟,我们可以感受到宇宙中的一切。道家说:“不出户,以知天下。”悟到事件的,悟中没有恐惧也没有伤心。
二、 悟应用于占卜术
悟的镜子上只有很少灰尘。它虽然不关心未来。但是,比它更高层次的认识系统,比如知情完型系统,却可以利用它推断未来。
悟是占卜的最终来源。占卜术是一种利用人潜在的特异功能的方法。
三、 获得悟的方法
佛家有句话:“打得念头死,还尔法身活”。意思很简单,悟是人最深层的生命活动,是一刻都未曾中止的。获得悟的方法,说到底大多是让逻辑系统和知情完型系统暂时停止活动“死一会儿”的方法。
第一、“累死”。禅宗师傅常常叫徒弟们参公案。所谓公案,就是表面极平常问题或谜语,而实际上没有答案。徒弟们苦思冥想,但总也没有结果,十分疲劳,心理学叫“抑制”;
第二、“懒死”。就是尽量让自己不思维,也不想象,直到最后让认识活动停止,如坐禅法;
第三、“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