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涧水潺潺.涧水蓝蓝
散文/许刚(山西)
“涧水蓝,涧水甜,桃花涧村赛江南。竹笋炒肉炒鸡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竹编产品能卖钱,桃花涧溪水流不断,安居乐业幸福快乐说不完”。这首民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但至今仍在街坊邻里,方圆几十里传唱……

桃花涧是一个小村庄,在晋南中条山的南麓,与朱吕、桃花、刘堡村接壤。后来,因桃花涧村北有一片杏树林,故更名为杏林村。曾经一位当地的父母官题写“杏林命脉”四个大字,刻石立碑于村口。桃花涧村南有一条涧溪,长年溪水潺潺,涧溪旁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天蔽日,竹涛阵阵,一到炎热的三暑天,这里便成了村民纳凉避暑的好去处。桃花涧人,依托这竹林、杏林,凭借着精湛的竹编手艺,日子过得是滋滋润润,甜甜蜜蜜,着实让周边的村眼馋,羡慕不已。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热潮,位于桃花涧村上游的几个村联合起来,在义和村西的沟里,动工修建了东升水库。这样以来,流往桃花涧的溪水被拦腰截断。东升水库修建了扬水站,通过潜水泵提水上塬,灌溉千顷良田。把昔日的旱土疙瘩,瘠薄旱地,经过平田整地,一下子变成了水浇地。由过去的一料庄稼变成两料庄稼,由过去的亩产百斤小麦,一下子增产到八九百斤,有的地块亩产达到上千斤。东升水库周边的夹沟、枣园、义和、夏阳、奉公、柏社、西陌等十几个村,因有了东升水库而收益。可是,后来因为过度的开发,炸山取石,加工石子,大搞基建,大兴土木,导致由白马岭村后的青石山的石头缝里渗出来,流下来,汇聚在一起的溪水也渐渐断流了,东升水库也干涸了。

忘不了桃花涧村外的那片杏树林、村南沟涧的那片竹林,还又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每到夏日,溪水涓涓,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竹林听雨,竹涛阵阵,随风而起,交汇成大自然美妙绝伦的交响曲,那美妙绝伦的大自然交响曲,堪称天籁之音,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定格在我的人生记忆里,历久弥新!

最近,我随几个文友,去了一趟桃花涧。这些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退耕还林的修复,桃花涧的溪水又得以恢复。徜徉在桃花涧竹林里,巡逡于百亩杏林桃林之间,仿佛置身在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如今,桃花涧村的风景愈加优美了,通过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建设,桃花涧村成了全国各地的网红打卡地,市民休闲养生的理想基地。

作者简介: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在《市场信息报》、《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农民报》、《运城日报》、《中国乡村》发表小说、诗歌、散文3万余字。
主播简介
平凡,又名樵夫,河北省秦皇岛市人,现居北京。朗诵爱好者,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个人微信公众号“樵夫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