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四十五
作者:康金印 主播:月亮泉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六)雍也5—8章
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先生说:“颜回啊,他的心三个月也不会违背仁,其余的人却是一日一月到头罢了。”
点评:本章说颜回仁德修养很好,已达仁心稳固。偶尔一次为仁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成为行为习惯,才能养成好品德。本章以一人与多人、长时与短时两组对比,突出颜回育仁持之以恒的可贵。

6.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仲由可以让他从政做官吗?”先生说:“仲由果断,对从政做官有何难呢!”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从政做官吗?”先生说:端木赐事理通达,对于从政做官有何难呢?”又问:“冉求,可以让他从政做官吗?”先生说:“冉求有才艺,对于从政做官有何难呢?”
点评:本章孔子以“果、达、艺”三字高度概括仲由、端木赐、冉求德才,认为他们从政没什么难的。季康子接父桓子班后在考查备用官员,孔子大力推荐,虽没说所荐弟子是通才、帅才,但说他们都能独当一面。本章三次重复“于从政乎何有”,就是大力推荐的明证。结果,他从所荐三人中选用了冉求取代原任季氏宰的冉雍。对本章有另说:孔子由于对季康子不满,不愿学生为其服务,故意说三人“不”具备治理天下之才能”,并说他们“有何能力管理国家政事呢”。本书认为“另说”不合孔子一向愿意推荐学生出仕的习惯,故不取。

7.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让闵子骞任费邑长官。闵子骞对传令人说:“你好言替我推辞掉。如果再有让我任费宰的,我一定到汶水之北的齐国去。”
点评:本章孔子以闵子骞力拒担任季氏私县之宰 显其仁、智。季氏是专权之臣,去做他的官,很难不与其同流合污;趁早力拒,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进了如来佛的手心,走也难,自保也难。闵子骞是孔子弟子中德行最高者之一,大约他受孔子对季氏看法的影响,不愿为其服务,因而婉拒。“善为辞”三字显其智,不硬顶,避风险;“必在汶上”,显其不任职的决心之大。

8.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有病了,先生去问候他,从窗户伸手进去拉着他的手。心中自语:“天要使伯牛死啊!他的命呀!这样的好人啊,有这种病!这样的好人啊,有这种病!”
点评:本章写孔子探望重病中弟子伯牛的深情。因是不让接触的传染病,他只能隔窗探望。为避免伯牛产生心理压力,孔子仍伸手进去拉拉手,这个细节说明孔子随时都为别人着想,表现出他的仁慈。另说:从南窗探视,孔子面北,避免进屋不得不面南,是随时随地不僭越南面为尊之礼,表现孔子自觉守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