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345期

舌尖上的记忆
――再忆儿时常吃的靖远家常美味
作者:森严

作为一个靖远人的后裔,靖远人长久以来善长的传统美食自然是馋性千娇,念念不忘。
儿时的我无论因当年的“疏散”被父母送回老家寄养,还是后来的寒暑期回老家“度假”,老家亲人们烹制的各种家常美食始终是我的最爱。靖远人引以为傲的家家都能做的“羊羔肉”、“长面”、“黄米馓饭”自不必说,还有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如“腌缸肉”、“酸烂肉”、“血条条”、“麻腐包子”、“油攘包子”、“菜角子”,等等,这些土的掉渣的吃食时常在记忆中泛起,让人回味,欲罢不能。
那些年月,吃肉不比现在,城市要凭票购买,乡下虽不受肉票限制,但也得是过“年”或家里过“事情”才行。就说这过年吧,腊八一过,家家忙着宰杀养了一年用于过年的黑土猪。过去的农村很多地方还没有通电,不可能通过家用电器解决肉品的保质。因而,那段时间各家各户都会想法把肉加工成“半成品”来存放。记得那会儿,老人们会将剔下的肉,大部分切成四五公分左右的肉块上锅燷炒,炒的肉里的油脂大量渗出后,连油带肉一起装入事先备好的小缸里,缸体凉后里面的肉会被大油封住,“隔绝”了空气的这肉可在缸里长期储存不坏,这便是我本文开始提到的“腌缸肉”。这种肉实际也是一种腊肉,只不过它是燷炒出来的,调料的味被很好的渗了进去,吃时切片或切块再行“加工”,醋熘也好,葱爆也罢,味道会更加的香。那年月,这“腌缸肉”的“用途”很广,燷臊子是它,爆炒肉片是它,炒其它放肉的菜也可以是它,喝酒、下饭,很是解馋。
“酸烂肉”是一道非常适口的下饭菜,从字面上你就能看出它是猪肉片炒酸白菜,但靖远人却称这菜为“酸烂肉”,它和老东北的酸菜炖猪肉相近,不同之处一个是炒出来的,一个则是炖出来的。那年月,肉是缺货,人们为了节省着吃,做这道菜时还会在里面加入洋芋条和“血条条”,炒出的菜一样好吃解馋。提到“血条条”,不免的就要说说它。所谓“血条条”是指用新鲜的猪血和白面擀成的血面条,为便于存放,一般血面条做好后要经过风干处理。靖远人喜食这种绛红色的面条,冬春季菜蔬较少,用它做辅料炒菜或烩菜,很适宜吃当年靖远人每天都离不了的黄米馓饭。
冬季菜蔬少,为改善家中的饮食,老人们会想法做很多“好吃的”,“麻腐包子”“油攘包子”就是其中之一。包这两种包子需要一定的手艺,因为馅的制做不是谁都会的。麻腐包子事先得把麻子磨碎,下锅加热去渣点成麻腐后再加进擦好的洋芋丝、熟油(最好是大油)和葱沫及相关调料,这麻腐馅才算做成。“油攘包子”则是杀猪后用剔下的裹在脏器上的脂肪炼油产生的油渣剁碎后搋(ci)进干面里,加葱沫及调料后,油攘馅就大功告成了,做成的油攘馅可咸可甜。用这两种特制的馅经发面包出的包子,在当时那是十分诱人的美味。
春暖花开,天气渐暖,山里的野菜慢慢地开始进入人们的食谱,从清明前后田间地头的苦苦菜、苜蓿芽、芨芨菜,再到五月初的洋槐花、榆钱儿,特别是夏秋两季若雨水充沛,山里或戈壁荒滩上的“地软软”“头发菜”,还有沙葱、野韭菜等长势喜人,此时很多人家便会采摘这些山珍野味来丰富自家的餐桌。什么“地软软”包子、野韭菜或沙葱与炒熟的鸡蛋碎拌馅烙的“菜角子”,那都是十分抢眼的时令“野味”,由于它们都是天然的食材,所以吃起来特别的鲜,特别的香。
儿时的我,也许那个年月实在是物质太过贫乏,吃食太少,吃什么都香的缘故吧;亦或是当年的人、当年的物,透着今天少有的纯朴与本真,亦或是老家的亲人们在我身上注入的爱太多太多,让人难以忘怀吧,这舌尖上的记忆、这悠悠的乡情,才这么的浓,这么的稠……
2022.4.13.于兰州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许传真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专职主席团成员:森严、聂子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荷塘月色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刘世灵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许传真
东部文学社副社长:心无落尘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