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红楼梦》第三回的时候,读到后人有《西江月》批宝玉的词二首,截屏如下,作者用正文反说,似贬实褒的手法表面上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对贾宝玉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的叛逆性格的写照有感而作了一首词调侃我家夫君:

西江月•侃夫
绝少风情浪漫,偶来饮量疏狂。虽无潘岳好皮囊,幸不张飞鲁莽。有妇未嫌貌丑,无才怕读文章。平生得意是儿郎,承载青春梦想。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当贾雨村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突然想起后面第十九回心心念念着林黛玉的贾宝玉,因怕其刚吃午饭就睡觉,伤了身体,特意过来给其解困。没想到这次林黛玉竟说了脏话,原文是这样的: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大家都知道,贾雨村是黛玉的家学老师,这放屁一词是不是受贾雨村影响?还是林黛玉老家的俗语?按理说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是不会说这样的脏话的。
欢迎大家留言,林黛玉为什么说脏话?

好,现在我们来聊聊贾雨村这个葫芦僧是怎么乱判葫芦案的?刚开始贾雨村还故作官态,威风八面的说:“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我都觉得他是个好官,为民除害的好官!可是当他见门子向他使了眼色,他便停了手……而且听门子说:“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之事?”时如雷震一惊……大家看,这里是雷震一惊,而不是光光雷惊,可见他多么害怕别人知道他当年穷困潦倒的样子,更别说提起!在门子拿出“护官符”,并帮他出谋划策,圆满解决这件事以后,他不是提拔他的“恩人”,而是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门子。这就奇怪了,贾雨村不提拔门子反而将他打发了?莫急,莫急,我们喝口水慢慢聊……
贾雨村是什么人?从前面态度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开始是义正严辞的说“岂有这样放屁的事……”后后来听门子说出当日贫贱之事如“雷震一惊”,一个连本都可以忘的人,能是什么好人?这种人当了官能是好官?所以他见利忘义,恩将仇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再接着看他笑着说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一副虚伪的嘴脸跃然纸上,这种人为了达到目的,什么嘴脸都摆得出来,当目的一旦达到,立马翻脸不认人。他可以为了头上的乌纱,人命关天的案子凭门子几句建议就胡乱了结,这才叫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样,贾雨村既断了官司,也还了贾府一个大大的人情,算是一箭双雕,而这一切,都是门子的功劳。今日的贾雨村,早已非同往日,但门子的存在,又让他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时刻让他想起自己当日衣衫褴褛,一无所有,寄居在葫芦庙的不堪回首的过去,他甚至还担心门子以此为把柄胁迫他提拔他,或将此事说与其他人,令他威望扫地。更要命的是此案是胡乱了结的,他怕万一被查问起来,门子和盘托出的话,再次葬送了自己的仕途,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前有韩信,今有门子。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门子若知道:口若悬河者,当于出言时小心。就不会成为那个“功劳”最大,结局却最惨的人。这也是门子的报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门子当初发现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去甄家通报一下,而不是对故人的灾难熟视无睹(英莲的失踪对甄家来说是灭顶之灾),或者他不那么势利的替贾雨村出谋划策、为虎作伥,英莲一家也许还能团聚,他也不会因为知道的太多让贾雨村看着不自在远远的充发了……

陈云云,教师。网名一幽清泉,了了无尘。渴望做一枚略带书香味的女子,于青山绿水中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