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山扶贫助孤传佳话
王有震 李宗印
驻马店老区泌阳县泰山庙镇赵庄村大梁庄村民李长山,出生于慈善世家,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树立了以诚信仁义道德为本,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办事的志向,跟随曾祖父学习掌握一套烹饪技术,16岁时就开始为群众办喜事而劳作,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厨师。
党的十八大以后,他如鱼得水,在传统工艺秘制糊辣汤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以货真价实,诚心待人的姿态把传统的糊辣汤打造成精品,起名为众颐香牌糊辣汤,被誉为中州美食名吃,成为饮食业经营的佼佼者。
他富了不忘众乡亲,历年来曾多次资助贫困户和孤寡老人,他的善举在泰山庙镇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2007年对我家来说是一个黑色之年,也是大灾难降临我家,使之几乎破碎,我的父亲李合范患绝症负债数万元,撒手人寰,撇下弱智的母亲和正上小学的我姐妹,如天塌一般,使我家成为大梁庄村典型的贫困户。”农家女李少英非常感动地说,“正在我们哭天无泪陷入极度困境之时,是长山哥把我们从火炕里拉了出来,拯救了我们全家,如果不是他救助恐怕大梁庄就没有这一家人的存在。莫说还债就是正常的生活也很难维持,母亲看日子难过就想带我姐妹去四川外婆家一走了之,落图个赖账不还的坏名声”。
“消息传到新蔡后,长山哥及嫂子决心伸出援助之手挽救我们即将破碎的家,立即回梁庄,便对我母亲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明天你就随我到新蔡帮助餐馆涮碗洗菜,两个妹妹上学由我供应’。经过两天的准备把我们带到了新蔡。一家3口有了希望,每月还给700元让我们还账。经哥嫂多方托人说情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情,我姐妹入学了,全力供我们6年之久。当我们感到升学无忘时,跟随哥嫂学经营餐饮服务。长大后又帮我们成了家,现在除老账还清外,还有存款,买了车,建了楼房。不是他们倾心资助,我们是不会有富裕的今天。他的无私援助比亲哥还要亲,这种大恩大德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2013年秋,该村孤寡老人李宗耀患了癌症,花尽了积蓄,卖光了所有值钱的财物,虽有镇政府、村委的救济和族人的帮扶,对于他治病所需资金仍是杯水车薪。深秋时,李宗耀病情急剧恶化,李长山得到祖家爷爷李宗耀病危的消息后,马上放弃红火的生意,迅速从新蔡县城赶到家乡,见老人正在病床上受到严重的痛疼折磨,发出凄惨而绝望的呻吟,二话不说立即把他送到镇卫生院抢救治疗,并支付3000元医药费。可是老人癌症属于晚期,急剧恶化,终于与世长辞。
“在李宗耀住院的第5天时因便秘拉不下来,我感到老人久病体弱中气不足,不能使用泻药,只能采取灌肠方可解决燃眉之急。这时李长山见老人憋的十分利害,情急之下他不顾一切脏和臭挽起袖子用手向外一点一点地抠约10多分钟后才得到缓解,当时满屋臭气,使人发呕,但李长山全然不顾。”时任泰山庙镇卫生院医师梁湘家告诉记者,“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十分感动,真是不是亲情胜亲情。李宗耀老人泣不成声地告诉我说,‘长山是我的族孙,曾多次资助我,几年来已达万元,这次入院又预交了3000元,我欠他的太多了,看起来我这辈子也难还上他了。’”
2015年初,该县处于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李长山给村领导提出要求,愿改变以往的捐助扶贫改为技术教育扶持,在贫困对象中选出有适应劳作的青年、不论男女都可以,只要他们不怕苦肯干活我会倾注一切支持他们,使他们永远摆脱贫困,彻底改变面貌。经筛选全村符合条件的有3户,大梁庄李长立父子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历年也曾不断到外地务工,因长立家中有80多岁的老母很不放心,每隔两三月必须回家看望照顾,务工的钱都花在路上了。他家总是在贫困线上俳徊。其家恰有刚下学的儿子李仲符合条件,经介绍他父子很满意随即就立即跟随去了,李促学习也在非常认真,仅两年的时间,家中存款已达4万余元改变了贫穷,摘去了贫困帽子。
李长山技术扶贫这一招真灵验。与李仲一块去的还有李坤家的女孩学习也非常快,掌握了烹饪技术,家庭也摆脱了贫困,可见技术扶持比经济扶助的效果要强得多值得发扬。
据了解,历年来在他带动帮助下,该村和周边村的李长海、李长举、李长建、李长宽等20多名有志青年都按照长山的要求合法诚信经营,在中小城市买车建房,脱了贫走向富裕,成为小康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