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张丽军教授在《长江文艺评论》
刊发学习文艺讲话精神的论文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2021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极大鼓舞了当代中国文学艺术书写者,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应湖北省《长江文艺评论》杂志的邀请,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张丽军教授结合2021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撰写了《乡村振兴:新时代的新故事、新农民、新史诗》研究专稿,全文1万多字,刊发在《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共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着某种决定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背景和基础,为文学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人物形象原型和思想主题,而且为文学的写作提供了审美想象力的翅膀,提供文学最为核心的情感力量。

张丽军教授在论文中认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是新世纪中国最深刻、最生动、最鲜活、最具深刻影响力的“新史诗”。当代文艺工作者理应“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呈现出这部“新史诗”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国作家要以昂扬的精神姿态投身于这一新的“伟大史诗”中去,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的“新故事”、“新农民”、“新史诗”。新时代文学要在乡村振兴中,发现乡村、书写乡村、建构乡村。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史诗的农民形象,正在等待着当代中国作家来书写和刻画。在乡村振兴的“新史诗”书写中,要推进新时代的新乡贤文化、新君子文化、新士绅文化,建构当代中华新文化。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