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木塔缘》(第十四章)
作者:李汉武
演诵:碧云天&呐喊
音频策划、指导、监审、导语诵读:魏静
编辑制作:娲儀

木塔缘导语:
翻阅浩瀚历史文献,寻找应县木塔古迹。历经层层艰险,绘测成功凯旋!他就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
请听文声国际小说演播团队为您奉献李汉武老师的中篇小说木塔缘(第十四章)!

平面测绘工作仍在进行。
梁思成的病情大有好转,他又开始了攀登。用身体,用手指,用双脚,用自己对木塔的炽热之情,用一种艰苦卓绝的精神,来完成对木塔的测绘。
他白天测量,晚上整理资料,潜心思考,专心不二,已经痴迷发呆。昨晚吃饭的时候,他用手去抓菜吃,纪玉堂说:“咋拿手叉菜?”他反问:“什么,叉柱造?”他把全部的心智和精力全部放在了对木塔的研究上。
在测量的过程中,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木塔结构相结合,相对照,既找到了相似之处,也找到了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从木塔身上学会了不少知识,领会了不少道理,解决了不少疑难,悟通了一些秘密,也真正见识了古人的智慧。
叉柱造。这个缠绕了他多年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古建筑用语,在木塔找到了准确的答案。
几年前,他收到了父亲梁启超给寄来了一本叫《营造法式》的书,这本书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书籍。他读完之后,被书中许多艰涩难懂的古代建筑术语弄糊涂了。后来,他考察了许多古建筑,这些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直到今日他才真正认识并见识了《营造法式》里提到的那些罕见的理论术语在木塔的实际运用,为他解开了《营造法式》的秘密。

让他更为惊叹的是木塔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全塔共用了54种斗拱,通过斗拱、柱梁的镶嵌、穿插、咬合,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联合支撑。木塔的斗拱和横梁之间的木柱,都运用了孔明锁的原理。一方面避开了短木头建不了高塔的缺陷,另一方面卡口式的建筑结构,通过八角形隔层固定点,平分了每一层的重力,加固了塔身的稳定性,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而且不用一钉一铆。其造型设计之精妙,堪称世界一流;其塔身稳固而年久,举世无双。难怪这么高大的木塔站在这个荒凉的地方,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雷电、地震、炮火,依然挺立。这就是设计的神奇和玄妙,科学的力量实在是太神奇了。梁思成慨叹一声,“我们的先人真是伟大的不得了!”
他完全被辽代的建筑艺术震撼了,又想起了刘敦桢的那句话,“如果元、明代以后有如此精品,我的刘字倒过来写。”

夜已经很深了,他却没有一点儿睡意。
一弯眉月挂在西天,如弓,如钩,如娥眉,被明亮的繁星簇拥着。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披了一件外衣,悄悄牙开门,轻轻走出了房间,那里梯子登上了客栈东下房的房顶。他白天就已经观察好了,无论从高度,从视角,从位置,这个地方是观察木塔比较适当的位置。
他站在房顶上,拿着望远镜向着北斗星座的方向望去,满天的星辉缠绕着木塔的塔刹,塔刹像一个陀螺,起初是慢悠悠地转动,把那星辉缠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星辉拧成一团,星辉团慢慢上升,正好和木塔头顶的一团黑云融合,刹那间,奇迹出现了,如来佛祖端坐在塔顶上,面色白净,慈眉善目,活了一般。
他被这一幕惊呆了,眼前的佛祖跟木塔底层的佛祖一模一样,毫不差厘。应县人关于木塔有着许多的神话传奇故事,他都付之一笑,认为那是人们的迷信色彩,或者崇拜过度的一种夸张。现在亲自目睹了这一场景,又该作如何的解释呢?
是神话,是迷信,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解不开的科学之谜?他一头雾水。

天气有些凉,单薄的衣服抵御不了塞外的秋凉,就在他下城墙的时候,看见一个黑影从墙根闪过,他吃了一惊,定神看看,一个黑影向金淑贞的房间摸去,他马上意识到有賳。于是,迅速下来,跟了过去,就在那賳人举手开门的一瞬间,梁思成一脚踏在賳人的腰上,賳人当即摔倒,等了片刻说:“谁他妈这么狠,老子的腰也断了。”梁思成一脚踏在他胸脯上,问:“好好的人不做,为何干偷盗之事?”
“谁是賳了,你他妈也不睁眼看看我是谁?”

梁思成低下头才认出是二麻子,赶紧扶了起来,说:“你为什么不早说?”
“我他妈哪儿知道你偷袭我,还把我当賳打。哎呀,疼死我了,你下手也太重了吧。” 二麻子疼出了一头汗水。
说话声惊醒了金二嫂,她披衣出来,拿手电晃了晃,说:“二麻子,你是来偷人的吧!”
梁思成说:“麻队长,你怎么干这事?三更半夜的。”
二麻子叫苦连天,说:“我他妈不是想淑贞吗?白天摸不着,想晚上来看看,又怕婶子你不答应,这不就……哎呀,疼死我了,淑贞啊,你也不出来看看我,我的腰为你也被人踢断了。”
“二麻子,听清楚了,送你两个字——”屋里的淑贞扯着嗓子说。
“半个也行,只要你说句关心的话,我就值得了。两个啥字,是不是喜见我。”
金二嫂说:“别假装了,还阎军排长,我看你是稀泥软蛋。”

“别插嘴,淑贞,你说我折塄起耳朵听的呢!”二麻子也不装了,笑着问。
“听好了,活该,活——该——”
二麻子说:“活该也好,总比不说话的好,嘻嘻,这声音真甜!”
金二嫂骂道:“麻队长,要脸面不?”
二麻子嬉皮笑脸地说:“这就走,这就走。”又大声喊着说,“淑贞,我走了——”
梁思成见过不要脸的,还没有见过像二麻子这样死皮赖脸的,他看着二麻子拿恶心样真想吐。
二麻子走了,金二嫂和梁思成开门送了出去。
“这个狼啃头,就想害我女儿。谢谢先生!”
梁思成坐在桌子前,真想把刚才看到的木塔奇景写信告诉林徽因,可想了想,还是不说的好,要不林徽因又要责怪他为了工作不顾命,为了不让她担忧操心,他在信里避开了这一点。
“想北平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非常想家!相片已照完,十层平面全量了,并且非常精细,将来誊画正图时可以省事许多。明天起,量斗和断面,又该飞檐走壁了。我的腿已有过厄运,所以可以不怕。现在做熟了,希望一天可以做两层,最后用仪器测各檐高度和塔刹,三四天或可竣工。”

信写好后,他也确实困了,两个眼皮上下打架,他脱了衣服,准备饱饱睡上一觉,他一口气吹熄了油灯。眼皮刚合上,蚊子便开始在耳边嗡嗡唱歌,接着便叮他的脸、鼻子、手脚,他举手拍打了几下,倒是拍死了几个,可房里的蚊子还是很多,没有办法,金二嫂给的艾蒿和碱面已经用完了。他只好用被子把自己捂了个严实,虽然有些憋闷,总比被蚊子叮好受一些。可刚刚迷糊,身上又不知被什么叮了几口,咬的他浑身痒痒,他以为是蚊子钻进了被窝,伸手拍了几下,感觉满手是血,他赶紧起来,点着油灯一看,满炕的臭虫在乱跑,见了光后,一个个全钻进了席子底下的炕缝里。
他只好把炕上的桌子搬到地上,和一个小凳子并排放在一起,当作临时的床位,拉起被子睡在上面,过了不知多久,他被一个毛茸茸的东西从睡梦中惊醒,是一只老鼠在他的头上和脸上窜来窜去,他吃了一吓,赶紧爬起,才把老鼠惊跑。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
他从炕上拿起了衣服准备穿,发现上面有好几个臭虫,感到很是恶心,他抱着衣服跑到院里,一件一件抖干净了衣裤,才小心翼翼地穿上。
莫宗江和纪玉堂疲困眼色地走了进来,诉说着一夜被蚊子、跳蚤和臭虫煎熬的痛苦。
作者介绍

李汉武,山西朔州市应县人。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协会会员,朔州作协会员,李林研究协会会员,《应县文艺》执行副主编。有诗歌、散文、小说、赋、戏剧等。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网》、《中财论坛》、《中国散文网》《中国赋学网》等网络。部分作品刊登于《中华辞赋》《神州辞赋》《赋都新苑》《三晋赋》《诗文杂志》《李林与英雄文化》《朔州日报》《朔州晚报》《平鲁文艺》《应县文艺》《应县信息》等。获奖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赋》《赵一曼赋》《僧格林沁赋》《菊赋》《应县赋》等。《应县木塔赋》《北楼赋》《应县赋》《应县石柱山赋》《应县木塔风铃赋》等载于《方志山西》。《应县花灯赋》于2018年元宵展示于应县清宁公园。

碧云天,本名王琳。退休技术人员,理科生的头脑,文科生的心。爱好广泛,希望用声音能给您带来快乐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