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地一个早上,一个岐州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老朋友个好消息,前天我终于退二线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这么高兴啊?!是不是还请客了?”
“真的很高兴!也没有请客,不过你有时间了过来,咱俩好好喝喝,也算祝贺嘛!”
“好啊,有时间了一定过去叨扰!”
这位朋友和我相识相遇已经四十年了,是许多人眼中的性情中人,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做事原则性强,变通少。曾经被有的领导赏识重用,风风火火,一心一意谋事干事,多有功业;也曾遭有的人忌恨,百般设障和中伤,静退隐江湖,不问世事做寓公。终于有一天,突然被委任于一个事业单位,御守僻野。
或许朋友骨子里饱含的是干事谋事的基因,又重拾雄心,在艰险中奋起,在困难中奔走,一、两年时间单位形象大变样,职工面貌大改观,方方面面说这个单位变了。防汛抗旱、项目争取和建设、日常管理……样样有目共睹。
重新拾回了过去各级共誉的能干事、善谋事的名声,也重新捡回了遭人算计的厄运。这不,新冠袭来的那一年,在县上抽调人员参加社区防疫工作结束几个月后,鉴于大家的建议和参与防疫同志的要求以及单位本身在乡下的实际,他和其他领导通气后给参与防疫的几位同志按照社区介绍的值班天数,每天发了二十元的出差补助。被人以违规发放补贴的名义举报,发放几个月后上级在核实调查的时候居然还拿出了一份谁也没有见到过的刚刚出台的防疫人员由县财政统一发放防疫补贴的文件,以此作为朋友顶风违纪的处理依据。
刚开始酝酿抽调参与防疫人员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该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许多人拒绝参与或百般推诿,能去的人,都是有担当、能奉献的人。况且按照财政部门的正式文件规定,乡下单位的同志去县城办事,出差补助是二十元,交通费实报实销。我的这位朋友从体贴同志、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最后一人承担了全部责任,有利了工作,自己受了处分。从此就彻底打消了谋事干事的念头。就又过起了寓公的生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岁月,其实是很难熬的。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比如下暴雨了他孤独临险,有险情了他自己带着人处置,有诉讼了他孤身应对……
也许这也是有的时候唯一正确的选择。记得几年前朋友在年龄与他们县规定的退二线的年龄差几岁的时候就递交了退居二线的申请,经常找领导汇报,表达退二线的迫切心情。
朋友还告诉我,组织宣布他退二线前,他就基本脱离了工作,把自己的私有东西已经基本搬回了家里。组织宣布完他就立即自己开车去单位用几分钟时间进行了移交,然后在几位同志地一致要求下,让几位同志把剩余的几件私人物品帮忙送到了家里,自己对送行的几位同志进行了简单的招待,下午就立即退出和删除了所有与工作有关的微信群。也删除了微信联系人中没有过互动的所谓的朋友和同事。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经常性的通讯录删删减减或者添加新人,是常态,是必然,没有解读的必要。也许这也是止损和保护别人的方式。从此过起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最近也有同志打电话说一块坐坐,他基本都谢绝了,主要是他基本不在岐州,想隐身一段时间,好好参参禅,悟悟道。同时也是避免引起闲言碎语和给同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好在这位朋友有着自己特有的豁达,什么事都能放下,不过分影响自己的心情,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和生活方式。可谓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不唯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是一定区域内的翘楚,也有着许多高雅、脱俗的兴趣爱好。前几天和几个同行朋友说起他退二线的事,大家都感到惋惜。
朋友的职业生涯可谓跌宕起伏,有过高光时刻,也不乏危机与沉沦,不仅经历了许多逗号、顿号和句号, 也有许多的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轻轻划过。酸甜苦辣的相互交织,风花雪月的相互映衬,成就了半生的可圈可点。
大凡干事的人,说不定谁在盯着你,也说不定谁在关注着你。也许你自己和大家都认为正确,没有多少瑕疵的事,会在某个时段,成为羁绊你的障碍。
偶得一首【沁园春】词《春日觅韵》:
白驹奔驰,岁月如梭,悠逾卅年。昔月华废寝,晨曦迷眼,云山忘食,朝露行园。世事无情,桃缘广在,雅致长歌岂尽欢。唯鸿愿,凭辛劳心志,佳绩期迁。
几回漂泊寻安,弃怨愤,寓居守静闲。喜笔端锦绣,胸中万卷,画图寰宇,谅有何难?李广难封,冯唐易老,世事无常多在天。王勃叹,付优游雍野,醴酒樽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