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婧 吉林
游园
信步园林放眼量,玉梅渐瘦小桃芳。
花开花谢何须叹,自有春风作主张。
郭群(君羊)重庆
梨花
又过小桥梨树湾,玉肌凝雪笼寒烟。
几回看得犹相识,偶尔枝斜一拍肩。
这两首小诗严格说,都是纪游小品。托花之名,寄思明理,不作艰危之语,未有矫饰之情,写的平常而宁静。
一样佳篇,写法却各有意趣。

明媚的春光中,作者在园林中漫无目的地游玩,纵目观赏,忽然发现早开的白梅,己经渐渐瘦损凋零了,而桃花却芬芳正盛。这寻常的花事情态,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花开花谢又何必叹息呢?这都是春风才能做主的啊!
第二首,郭群 梨花:
偶然之间,又一次走过小桥,来到这梨树湾。树上盛开的梨花如玉如雪,凌寒氤氲,似笼云烟。漫步之中,几次看到了早就相识的老树,如故友相逢,竟相对无言。只是偶尔有横斜的枝条,拍了拍我的肩膀而已。

这两首七绝,都是从观察自然细节生发和凝结诗意的。我们不做其他比较,仅从作法上探讨异同:
叙述视角上,吕婧的诗,是主观的,表现为即物凝思,即面对梅瘦桃芳,花开花谢,我就是这么看的,这么想的,想要告诉你这么一个道理。郭群的诗,是客观的,表现为情景再现,我不说什么,只是把这一切真实的捧给你,怎么想是你的事。

从叙述方式上,吕婧的诗,是剖面聚焦,题目虽是游园,但没写过程及宏大场景,只截取梅瘦桃芳一个画面,剖析成理。郭群的诗,则是过程叙写,把这件含蕴情理的事讲给你听,供你体味领悟。
从章法技巧上,吕婧的诗,是叙+画+议,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兼工带写的水彩画,画面清新淡雅,一树瘦梅凋瓣零雪,一树桃红娇媚欲滴,而幽人宁静,沉思其中。旁题:自有春风作主张。而郭群的诗,则是移步换景拍电影:画面由远及近+聚焦梨花特写+人树相看+斜枝拍肩特写。

从表现效果上,吕婧的诗,设境是为生理,诗中设置了两对矛盾,来强化诗性张力:梅瘦(谢)一一桃芳(开);园林一一春风自主。第一对张力矛盾,是明的,诗意核心所在。第二对,则是暗的。园林,是呈现中国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有机一体宇宙观的独特艺术形式。园林讲究巧夺天工,造化神奇,是人文化,精致化,艺术化的自然山水草木。换言之,园林之美,人为因素占较大比例。而自有春风作主张呢,强调的是自然之伟力,不可抗拒。由此,拓展了诗意含蕴。所以,吕诗表现的是无奈中的豁达淡定,和淡定豁达中的无奈,双向并存的理趣。

郭群的诗呢,诗性张力设置也系于两对矛盾:一是新与旧,亦即陌生与熟稔;二是寒与暖,亦即冷淡与亲热。第一对矛盾,今年的春天梨花是新开的,而梨树湾及梨树又是旧相识;第二对矛盾,笼寒烟是一种高冷的姿态,而一拍肩,又是亲热的举动。那么,郭诗表现的是,事物总是在因时变化与时俱进,和合理坚守,价值守恒的挣扎中发展变化的。而最令人感慨的是,熟悉之后的陌生,和陌生之中的熟悉啊。
综上,两首佳作,虽形象不一,但肝腑一致:诗意,缘于我心,必是独特生命体验的映象。
(图片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