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中学的往事》
文/学文(黑龙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就是“文革”中期,全国各地教育随着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的发表,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方针,中小学的学习制度由原来的小学六年制改成五年制,初中的三年制改成两年制,高中由原来的三年制改成两年制,实际上就是九年一贯制,也就算高中毕业了。所以,我在老家的凌河大队小学五年级毕业后,就来到临近的永兴大队初中办学点读初中,也就是六、七年级。永兴大队的初中办学点,由永兴,兴胜和凌河大队还有东方大队,四个大队的学生在这里读书。那时候凌河大队离永兴大队七里路,我们每天要步行往返,中午带午饭,就这样我和本屯的同学一起,一年四季往返在凌河和永兴之间,开始了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刚刚到六年级的时候,老师都管我们这些本来就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叫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一时半会儿的还让我们来不及脱离小学生的习性,但是我们确确实实的就是初中生了。我们初一的班主任是一位姓李的老师,他的名字叫李广库,李老师还教我们语文课。他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的语文课对我很有吸引力,每当李老师上语文课的时候,我都听不够。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语文课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越学越想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错,每次考试语文成绩都很好。

我记得那个时候开设的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和历史地理,还有音乐、体育和图画课。我那时候最不愿意学习的就是数学课,教我们数学课的老师是甄凤才老师,一到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就是听不进去,所以数学课的成绩每次考试只是一般。那时候四个大队的同学在一个班里读书,全班里大概有近四十个同学左右,在我的记忆中现在我能叫上名字的就有三十七八个同学。那个年代我对同学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重视,其原因一是年龄小,二是说白了还不是太懂更多的事情吧?所以,同学在一起也只是一天天学习和玩闹就过去了。
那时我们在永兴中学读书,实际上和永兴小学都在一个院子里,只是前面的两栋房子是中学,后面的两栋房子是小学。当然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是土草房子,冬天都是用砖块搭起土炉子取暖,不过都是烧煤的炉子,冬天的教室里还是很暖和的。因为我们外大队的学生离学校比较远一些,中午都是带着午饭,等到每天第三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我们就把带来的铝饭盒放在铁炉盖热饭。到了第四节课下课的时候,也就是中午了,我们的饭盒都很热了,下课了就开始吃中午饭,大家在教室里吃午饭很热闹,同学们也都特别的开心。那时候中午吃完午饭后,因为时间比课间长很多,我们没有事儿的时候就去供销社里闲逛着玩,因为供销社离学校不超过二百米远。那时永兴大队本屯比起其它大队繁华很多,因为这里有一个供销社,还有一个粮库,所以很是热闹。
在永兴中学读书的两年里有趣的事情很多,那时各学校都有校田地,校田地多数都是用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种一些亚麻等等,到了收后买给亚麻厂做燃料。换来的经济收入做为学校的活动经费,或者搞一些集体活动的福利等等。我记得永兴学校的校田地在永兴北面的后山上,离永兴五队很近,永兴五队叫西山屯,校田地就在西山屯的西山后的西测。有一年的夏天,校田地里种的亚麻,刚刚出土长到有十厘米高的时候,需要除草,除草都是人工薅草。那天老师带领学生们八点左右就来到校田地里,因为离家和学校比较远,学生们都自己带饭吃。
我和本屯的里的同学一起来到校田地,每一个人都拿着一把短锄头,我们都管这种工具叫“薅锄头”。薅亚麻的草都是按每一个人薅几个小垅,其实亚麻地都是成片平面播种的,没有大垅,所谓的小垅就亚麻平播时长出来的小苗眼,一趟趟的排开。每个同学都一字排开,按照亚麻的苗眼一个人分四行的排开,开始薅草,这样的劳动也很辛苦的,因为必须弯腰或者蹲着干活。那天同学们开始薅草不久,天气的温度开始燥热起来,大家都在老师监督指导下认真的劳动着。突然有一个叫门富同学高声喊到:“老师快来!老师快来!这里有一条蛇!”听到同学的喊叫,很多同学都被惊吓住了,当时我听说有蛇可是吓得够呛。因为我家住在蚂蜒河边的河套地区,很少见到蛇,所以对我来说很惊奇当然也很害怕了。
听到喊声,班主任李老师立刻来到有蛇的地方,门富同学胆子也很大,他和李老师一起,用一根木棍把那条长约三十多厘米长的蛇,挑着扔到离亚麻地很远的地方放生了,我和其他同学也看到这条蛇的真实面貌。说实话,我也是在有生以来头一次看到蛇,李老师说:“那是一条土球子蛇,毒性很大。”我问李老师这条蛇为什么会出现在亚麻地了呢?李老师说:“这条蛇可能是出来到地里晒太阳,被同学们发现了”。随后李老师告诉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地里看到蛇后,不要去碰它,另外还告诉大家休息的时候最好不要去山坡的树林和草丛中,小心被蛇咬伤。那次校田地的劳动,对我印象太深刻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就好像是昨天的事情。

那时我在老家去永兴中学上学,每天早上去学校上课,中午带饭在学校吃午饭,一直到放晚学才可以回家。还有一次放晚学的时候,我刚走到永兴供销社的时候碰到尚志返回的方正县的大客车,永兴供销社门口就是客车的停靠点,所以客车往返必停。我看客车停站后,我就想坐车回家,可是还没有钱怎么办呢?我看见客车后面有一个大铁挂钩,这个铁挂钩是用来挂拽拖车用的,于是我就决定等客车开车时,我用屁股坐在挂钩上,用手抓住客车棚上放货物用来上人的铁梯架。等客车开动的时候,我就坐在挂钩上,举着双手死死得抓住挂梯就跟着客车走了。在这七里路的行驶过程中,一路颠簸,一路灰尘,我的双手时刻死死地抓住挂梯,如果抓不住掉在地上,非死既伤,而且会伤的很严重。大约有十几分钟吧,客车停在凌河老家的站点,我从后面下来后浑身都是灰尘,下了车我真的有些后怕。

经历那次事情后,我再也没敢去坐客车后挂钩了,因为那是极其危险的活动,如今回想起来当时没想一但发生后果怎么办?在永兴中学读书的两年里,有很多的往事随风而逝,到了七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从县城里来的一位叫赵所库的老师,据说他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支援教育的。后来赵老师当了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和县进修校的校长,赵老师的水平确实很高,他给我们讲课时就拿着一本语文书,可以说是文史地理等等随机可以发挥。在赵老师教育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很扎实语文知识。特别是在写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为我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我也来到县城里的教育系统工作,也得到赵老师很多帮助。

永兴中学的两年学习生活中,结识了很多同学和老师,无论在学习还是同学友谊上都有很多长进,在和老师的交流中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和为人处事的经验。时光不老永不停,往事回味更甜美,随着时光的飞逝一晃而过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永兴中学的老师如今没有几个了,当年的同学也都六十多岁了,回想起来当年的往事历历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