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字里乾坤大,纸上日月长。古老的汉字,蕴藏着密集的文化信息,饱含着无限的人生智慧,涵盖哲学的、宗教的、人性的、道德的、社会的各个层面。它犹如一幅画,意境高远;更似一首诗,韵味醇厚,甚至每一个偏旁部首的背后都演绎着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都充满了诗情画意,都传递着玄机哲理,真是妙不可言。
🔸🔸🔸🔸🔸🔸🔸🔸🔸

🔸🔸🔸🔸🔸🔸🔸🔸🔸
拆字诗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的特点,在“六书”的基础上,将一个汉字或拆分成几个部件进行有机组合,或使用笔画进行巧妙添减,或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字,采用象征、隐喻、暗示、双关、白描、反衬等文学手法创作的一种诗体。诗人在分解字形、诠释字义的同时,力求给人以发现的快感、顿悟的喜悦和生活的启迪。
🔸🔸🔸🔸🔸🔸🔸🔸🔸

🔸🔸🔸🔸🔸🔸🔸🔸🔸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我也有了一些感悟和心得。从字型的分解上,概括提炼出了分解法、添减法、联想法、变形法、追溯法、演绎法、猜谜法、意会法等八种手法。从字义的表达上,又采用了图画联想法、动作展示法、景象描写法、神态展现法、心理摹写法、场景再现法、哲思感悟法、聚焦现实法等多种方式。在创作中,我一直遵循一个原则:一是在分解组合的两句中不出现所拆的字;二是字义直接贯穿于第一句或第二句之中;三是字义不好直接贯穿的就用形象来表达。这样就为创作,设置了一定的高度和难度,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拆字风格。其用心良苦,意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精粹;揭密汉字信息,挖掘人生智慧;展现汉字魅力,彰显人文情怀。
🔸🔸🔸🔸🔸🔸🔸🔸🔸

🔸🔸🔸🔸🔸🔸🔸🔸🔸
近一个月来,与著名老诗人黄淮先生的浅酬应和以及关于拆字诗的交流,受益匪浅,收获颇大,虽然我们采用的形式不同,但先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品性,都让我十分钦佩,敬重有加。昨天中午,先生微信先后发来“汉字诗”《苦》《辣》《酸》《甜》《咸》和《灵》与《肉》七首,因近期忙于“雪三乡舍”的后续工程,忙里偷闲,匆匆用手机应对以和,随机发于先生。先生即刻回复:“注意!一定要写成汉字‘诗’,不单要有诗形,而且应有诗意!两全俱美才满意!没写好了的,-定要修改好才行!”我不假思索回复:“都是拆字诗,有的诗解用的是添加法!”先生又及时回复“可以‘加’也可以‘减’,原来的诗意不能‘变’!拆字法不能随心所欲,太离谱了,没有人看!”仔细想想,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先生是行家里手大家高手,确实言之有理。说实话,这几个字的诗解,是颇有难度的,特别是《酸》和《肉》的主题,我感觉存在着性别歧视的问题,至今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现就拆解时的一些想法,就教与先生,与先生交流。
🔸🔸🔸🔸🔸🔸🔸🔸🔸

🔸🔸🔸🔸🔸🔸🔸🔸🔸
🌿 苦
▔▔▔
一介草木 居繁华
满腹心酸 有口难言
“苦”是拆分成“草字头”“十”“口”三部分来诗解的。这首诗设置了一个情境,“一介草木”嵌入“草字头”,即一位农民工或是底层的群众,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居繁华”终于在城里买房置业,生儿育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面对生存的困惑和诸多问题,又无所适从,无法面对,“满腹心酸”通过“有口难言”,形象化的诠释了“苦”的字义,又自然的引入了“口”,“难言”就是“十”字的借代。整首诗不著“苦”义,尽得“苦”相,读后会让人,特别是草根一族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共鸣。
🌿 辣
▔▔▔
历尽艰辛 回头望
束起 那一抹中国红
“辣”,辣椒。辣椒在民间文化中是幸福、富足、红火和好运的象征。一般红色的辣椒给人一种十分喜庆并且热闹的感觉。将红色的辣椒串成一串,亦有着长寿的寓意。“辣”拆分为“辛”和“束”两部分来诗解,以小见大,表现一种宏阔的重大题材。“历尽艰辛”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嵌入左半部的“辛”,拟人“回头望”以增加动态感,拉近距离。第二行“束起”就是扎起,“那”强调后边的“中国红”,厚重大气。一串太实,故用“一抹”,诗意顿现,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 酸
▔▔▔
英俊美男子 淹没在
女人的 醋缸里
“醋”字的诗解源于一句熟语“把醋坛子打破了”,女人爱吃醋,这是天性。此诗采用添加法,将“醋”拆分为“酉”和“酉”右半部加“单人旁”两部分。右半部加“单人旁”为“俊”,故有上句“英俊美男子”一说,因为“英俊”,常常遭人非议,甚至会引起绯闻,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出于众,人必毁之”也。也难怪心爱他的“女人”要吃醋了,且醋意大发。“淹没”在“醋缸”里,改“坛”为“缸”,可见吃醋程度之深积怨之重。“妻贤夫祸少”,从侧面奉劝小心眼的女人要学会珍惜,要宽容大度,否则就会产生爱情的悲剧。
🔸🔸🔸🔸🔸🔸🔸🔸🔸

🔸🔸🔸🔸🔸🔸🔸🔸🔸
🌿 甜
▔▔▔
难忘 舌尖上的味道
锅碗瓢盆 品苦尽甘来
这个字,给人甜蜜幸福的感觉,多指爱情和生活。拆分为“舌”和“甘”两部分。看到左半部的“舌”字,脑海里首先映现出央视综合频道金牌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拿来一用,改“中国”为“味道”,更贴切一些。“难忘”意在增加语气,使句式更显节奏,这样上句自然就完成了。“锅碗瓢盆”赶来凑趣啧嘴“品”味,顺势引出题旨“苦尽甘来”,“甘”在其中,即有意中嵌入,又诠释了字义。“甜”字的诗解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我看见,“甜”在偷偷地乐呢。
🌿 咸
▔▔▔
生活的滋味
要用真心 感受
“咸”取字义“像盐的味道”。此字实可分解为“戍”和“口”,但不好入诗。故下部加“心”为“感”来诗解。人生在世不称意,五味俱全皆尝尽。有人潇洒走红尘;有人醉卧于江湖;有人衣食无忧坐吃山空;有人奔波劳顿穷困潦倒。“生活的滋味”真是一言难尽啊!这些,都是需要用心,用“真心”来“感受”的。
平淡心自宽,德高福禄长。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以平常之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愧世上来过一遭,这是我的一点点真实的感受和体会。
🌿 灵
▔▔▔
虔诚 跪倒了雪山
生命燃烧成不灭的火焰
这是我比较钟情和喜爱的一首拆字诗,它的大背景是西藏,是我一次西藏之旅的真实体验。雪山、寺庙、草地、牛羊,故有“虔诚 跪倒了雪山”的上句,形象而又逼真。上半部一个变形的倒下的“山”字,与下句的“生命燃烧成不灭的火焰”组合而成的“灵”字,是精神的涅槃,是灵魂的皈依,也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要义所在,那些虔诚的教徒,全身匍匐,一路叩拜,血淋淋的膝盖,让人心灵震撼,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 肉
▔▔▔
这个内人 失了魂
一具躯壳 快如飞
“肉”,始见于甲骨文,像动物肉形。本义指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引申词义为果实不脆不酥、行动迟缓性子慢等。这个字的诗解让我颇费脑筋,怎么也理不清思路。感谢“行尸走肉”的“走肉”来帮忙,总算和“肉”占了点边。“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和“行尸”合起来比喻庸碌无能、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若“内人”有知,请饶恕我的罪过。“失了魂”为“失魂落魄”的套用,“一具躯壳”怎么还会“快如飞”呢,虽然嵌入了拆分的“内”和“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思想,我也搞不明白了。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文化大师胡适先生亦说:“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诗解汉字,功德无量,而传承文化,更是利在千秋。感谢黄淮先生,赐我激情和灵感,给我信心和力量,我会继续焚膏继晷,为中国汉字的发扬光大尽心竭力,以不辜负先生和大家对我的关爱和厚望。
2022年3月30日于秦之缘
🔸🔸🔸🔸🔸🔸🔸🔸🔸

🔸🔸🔸🔸🔸🔸🔸🔸🔸
附黄淮先生汉字诗:
【苦】
若论苦
今来与古往
草当先
【辣】
若说辣
辣椒数第一
泪滴滴
【酸】
若讲酸
判断准很难
看口感
【甜】
若比甜
舌头当裁判
心不甘
【咸】
莫说咸
憑口味分辨
品品看
2022.03.29晨
【灵与肉】
灵与肉
撕扯争领袖
往哪走
横山下
火烧起彩云
随风流
人被扣
刚刚拱岀头
睁眼瞅
频摇头
看前后左右
消了愁
灵与肉
从此不分手
自主走
2022.02.16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