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广东省作协秘书长
温远辉鼓励我写评论
杨青云
2015年元旦之后的一天,突然收到诗友发我邮箱的几份电子档书信资料,都是我多年前在深圳打工时珍贵的资料如温远辉秘书长写我的两页信(见图一图二)——让我一下子想不起这信的原件现在何处?感谢广东,让我在评论的天地里有了一席之名,让我在广东加入了省级作家协会会员,同时为韶关市批评家协会理事。关于我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是原广东省作协秘书长温远辉的牵线关爱,在他收到我出版的东莞第一长诗《新莞人》之后,就电话我说:“你也加入咱们省作家协会吧?”
我当时都不敢相信温远辉秘书长这样对我说,算是很快填表,写了申请书,我的“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便这样在梦想中成为在广东打工第一个让我感动的一件事。随之,在韶关文学院院长温阜敏教授的介绍下,我又加入了韶关市批评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理事。
从这些人生的特殊事件中,我对广东有一种第二故乡深深的感情。《清远日报》副总编唐德亮,在《清远日报》发了我的多篇散文,并把我写怀念父亲的《冬天不冷》分两次在报纸副刊发表。中山的谭功才,徐海东。深圳作协的专职副主席杨宏海为我的深圳长诗《深圳只在春天的现场》作序,也是先在《清远日报》首次发表。还有深圳的邱金平,安子诗人……我虽然现在远离了你们的视线,远离了广东文学圈子,但我还是常常想起你们,就如温远辉师友写我的信中说:“您写了不少评论,甚难得。现在广东需要大批的文学家,好的文学家更急需要优秀的评论家,您能有志于此,我感到十分高兴,深感又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者的快慰之意。”
因为有朋友们处处事事关心我,激励我,我才有了在广东《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报道的新闻。当时的《外来工》杂志(后改为《打工族》)以连续四期反馈“杨青云现象”,都是孙春云编辑特爱我的缘故?当时的《东莞日报》为我发表写崇尚军人的一篇文章,在《东莞日报》接连反馈五期,是杨国泰编辑专一采访了我,又发表在《东莞日报通讯》上。广东省总工会机关报《南方工报》,以一个整版的标题《杨青云用写作闹出动静的农民工》:杨青云决不自卑于他的土,甚至他的土更助他随心所欲地闹腾。他通过互联网一次次闹出自己的动静,终于闹得出了名。杨青云的“闹腾”,也是一种对文化权利的艰难争取和狂欢性拥抱。对农民工写作者来说,乃至于对所有远离故土的农民工而言,杨青云令人不屑的“闹腾姿态”其实放射着一种感人的光芒。
在广东,最值得我欣慰的是,那一年给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写的诗评《外长诗人的中华魂》,在《清远日报》首发之后,深圳《金立》杂志,以及《揭阳日报》《中山日报》《惠州日报》《汕尾日报》《温州日报》等多家地市级党报党刊发了这篇诗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夏风》杂志,稿费给寄来3000元。后来我把《金立》杂志发表的样刊寄给了李肇星部长,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这件事成为中国诗坛的一个佳话。这个新闻事件是《中山日报》发在一版的周映夏记者首发在广东省的特别新闻。后来,她采写我这篇新闻稿获得了当年广东省好新闻二等奖。
记得第一次见温远辉,是我参加广东省一个诗人骆英的作品研讨会(见图三),我左边坐的是杨克,在这个研讨会上我简单性给温远辉作了自我介绍。第二次见温远辉,是参加广东省首届诗人大会,在广东长安镇召开。那天有杨克,唐德亮,何超群,庞清明,郑小琼,温阜敏等诗友。我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时间给温远辉写了一封信,看他的回信时间是在2004年12月12日,想不起来间隔有多长时间,我收到了这封信,可让我脸红的是这封信的原件都不知现在何处?当然,肯定是在我河南老家保存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