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宁桂花诗韵长
胡盛忠
咸宁市是中国唯一的"桂花之乡”,桂花亦是咸宁市的市花,咸宁人自古喜欢栽植桂花,热爱桂花,吟唱桂花。现在咸宁关于吟唱桂花的诗词可谓成千上万。那么,咸宁人最早写桂花的诗词起于何时呢?
经查阅相关资料,在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编纂的《古今诗人咏咸宁》一书中收录有明代才女钱梅窗(1489一1544)人称钱六姐的一首七言绝句《中秋赏月》:
酒满金樽月满轮,
月移花影上金樽。
诗人咏得口中渴,
把酒提杯带月吞。
诗中"月移花影上金樽”的花影当是桂花,因中秋赏月时的中秋夜只有桂花和菊花,但菊花是草本植物不高,唯有木本桂花的"花影”高大才会"上金樽"。另,在清代光绪八年(1882)修纂的《咸宁县志》中载有邑人章云海的一首《桂子楼》诗云:
漫道无龙百尺楼,
曲欄憑眺豁双眸。
轩开旷野心俱远,
坐挹清泉兴倍幽。
半榻薰风花影外,
一簾明月竹枝头。
时当溽暑忘三伏,
闻望嘉木绿满畴。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就只搜集到以上两首咸宁古人吟咏桂花的诗词,其中钱梅窗的《中秋赏月》咏桂诗至今约有500多年了,这可能是咸宁人吟唱桂花的最早诗词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咸宁的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大力植桂,同时也推动了咸宁人歌咏桂花的热潮。1979年,咸宁作家刘明恒在《武汉文艺》发表了一首《桂乡秋色》的自由诗歌咏桂花。之后,1991年咸宁地区成立了专门吟咏桂花的"桂花诗会”,现将桂花诗会魏星桥的《柏墩桂乡行》摘抄如下供大家鉴赏:
团团翠盖遍山岗,
一路金风一路香。
老树 连根多故事,
天花四瓣洒新黄。
林间煮酒论今昔,
窗下品茶话短长。
盛世人间甘露好,
江南锦绣桂花乡。
俗云"盛世兴文”。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咸宁的桂花栽植、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了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顺势而为,于2014年编纂了《桂花吟卷》一书。该书从跨越1800年历史的860多首古人咏桂诗词中经五次评审,选录了77首(阕),今人诗词106首(阕),为咸宁桂花文化探究留下了新视窗,是对咸宁桂花文化的诗意阐释,是对咸宁香城文化的创新。正如《桂花吟卷》主编王胜弘先生在该书的"后记”中所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桂花,越千年而秀色不衰,经风雨而天香远播……"。相信咸宁在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之城的建设中,咸宁的桂花诗词文化创作一定会伴着桂花年年开放,默默传香,更加烂漫。将如石宏希老人的《行香子、香城咏桂遐想》所言:
根孕银蟾,来自遥天。寒宫中、长伴婵娟。琼楼画阁,沧海桑田。有吴刚酒,嫦娥舞,月华圆。 鸾奔玉宇,凤访虹湾。木樨曲、响彻人寰。重峦金粟,幽梦缠绵。赞三千桂,六千韵,九千澜。
2022年4月8日
作者简介:
胡盛忠,男,自号石硼,1945年生于咸宁县马桥潜山村下屋胡,1956年随父母迁居温泉白茶村石硼巷。初中文化, 中共党员,助理政工师职称。曾任温泉镇企业办统计、副主任,企业单位支部书记,咸宁市(县级)民协理事、温泉民俗学会秘书长、咸宁市诗联学会第四届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现为咸安区、咸宁市、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咸宁市“乡土作家(诗人)”。2014年被咸安区委组织部、区老干局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第二届“鹰台杯”诗词大赛优秀奖,2020年获得“抗疫金色大脑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同年被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评为“2016-2020年度湖北省诗词先进工作者”。著有诗集《鄂南英烈颂》,编有《中共党史知识问答》《温泉风土故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