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龙的定义、龙文化的功能,笔者曾作过以下表述:
龙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中的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星宿等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具备长身,大口,大多有头、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等形象特征,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品性,和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蕴涵的神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对宇宙力的感悟、认知、神化。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龙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繁荣、强健密切相关的文化。龙文化在物质器用、习俗仪规、观念理论等方面有丰富多彩的展现。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既是民间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化对国家的统一,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概言之,龙文化能为中华儿女标明身份、能为民族团结举起徽帜、能为百姓生活增添福乐、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助力、能为世界和平昭彰公理、能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以上表述,也可以说是研究龙文化的意义。
研究龙文化的意义也就是龙学研究的意义,二者具有同一性。
如果从学术的视角来考察,龙学研究的意义还可以讨论得再深入些。
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四大基本关系是必然面对、必须处理的,这四大基本关系是:1.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简称为人与天的关系;2.人与社会的关系,可简称为人与人的关系;3.人与自身的关系,可简称为人与己的关系;4.人与超越界的关系,可简称为人与神的关系。
龙学研究,可以为人类处理上述四大关系提供智慧。
先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简要的表述为:
第一,人起源、产生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自然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人类在自然界之中,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包括人的身体,都由基本粒子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与人之外的所有物体都具有同一性;人类的终极命运由自然界决定。
第二,人与自然界中的人之外的所有物体都有区别,人具有只属于人的思维器官,这样的思维器官使人产生意识、智慧,人之外的所有物体都不具备与人同样的思维器官,因而不能产生与人的意识、智慧同样的意识、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与人之外的所有物体都具有差异性。
第三,人的意识、智慧,使人能够对人之外的自然物进行研究、支配、管理,使这些自然物为人的生存繁衍服务,即人能够认识自然,一定程度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也就是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地、创造性的,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地反作用于自然物。
龙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产物。这里至少有三个要点:
第一,龙与自然界关系密切。龙的形态、品性、功能等都源于自然界:形象多取材于动物,如头似马、角似鹿、耳似牛、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掌似虎、爪似鹰等;状态多参照天象,如曲折如闪电、吼叫如雷鸣、翻腾运动如龙卷风等。品性方面,龙之喜水源于鳄、鱼、鲵;龙之好飞源自鹰鸟、云、闪电;龙之通天源自鹰鸟、龙卷风、虹;龙之善变源自蛇、蜥、云;龙之示威源自鳄、蛇、蜥、虎、雷电、龙卷风。功能方面,龙之布雨司水与云、雷电相关,龙之辟邪征瑞与虎、鹿相关。这一切的背后,是人类与自然界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是气象万千、变化不居的自然界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先民对自然界诸种动物和天象的观察、体验、理解、敬畏,是对宇宙自然力的感悟、认知、神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龙是自然化人的结果。
第二,龙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中国人自觉地、智慧地、创造性地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产物。对先民而言,自然界是如此复杂多样,自然力是如此巨大神秘、难以测控,要在自然界里生存繁衍,就必须处理好与自然力即与诸多动物和天象的关系,最好能让这些动物和天象按人的意愿活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助力,至少不给或少给人类添麻烦、造灾难。于是,先民们运用类比思维,想到了既然氏族部落有首领管理,自然界自然力也当有首领管理,于是,渐渐地、不约而同地、约定俗成地、多元容合地将龙,这个自然界、自然力的首领,发明、展现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龙可以说是人化自然的结晶。
第三,龙的发明和展现,给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是有启示性意义的。这个启示性意义便是:在自然界、自然力面前,人并非全是顺从者、被决定者,人也可以是主动者、创造者。当然,人对自然界、自然力的主动,建立在对自然界、自然力的观察、体验、感悟、认知、理解、尊敬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龙是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互参互动的结晶,体现了自然与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天人和谐”的关系。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