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传江:人美在心灵事业大展宏图方能如影随形
戴传江,男,汉族,生于1957年,祖籍安徽六安人,专业退伍军人,军旅书法家,现任中企艺联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定居北京。
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 从传统书帖临摹入手,以“二王”体为范,楷、行、草书为主,先后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等,赵孟頫《寿春堂记》和《胆巴碑》等书贴,以及欧阳询、文征明、黄庭坚、启功等名家字帖,系统钻研书法理论,吸纳古今书法之精华,融合自身领悟,渐成一体。作品师古不薄今,追求大众认可、雅俗共赏之风格,结体俊秀,用笔清朗,章法自然,绮丽高贵,神采飞扬,寓诗于书,意韵深厚。
几十年在部队文化艺术熏陶中他临池不辍,读临多家名人名帖,先主攻草书,兼临毛体书法,自学成才,考取书法六级证书,两次入围央视迎春书画展,在书法成长过程中曾得到总参张永胜等名家指点,热心公益事业,书法专业基础扎实,艺术功底深厚。
拜读戴传江老师的书法,字里行间流露出孙过庭、王羲之的遗韵。他通过临摹,日积月累,将所学之法转换到创作中,并且大胆释放性情,对某些地方进行夸张,或放或收,大小兼施,疏密并用,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旋律,营造了艺术气息。
戴传江老师在行草书方面的研习,他不以外在的漂亮取悦于人,而多以质朴,自然;生动的创作风格来打动读者。他的每一幅作品的创作乃是一位军旅书法家的实力证明。
书法作品的生动性,他是艺术家的人品,学问丶阅历的凝聚。谈到为什么学习和练习书法,戴传江老师的想法很单纯。退休后,他看到很多市民每逢过年过节,非常喜欢书法,就萌发了练习好书法,为市民服务的念头。为此,他克服重重困难,退休后专心致志学习创作书法。
“艺术最终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只要坚定不移围绕这一目标去努力,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一定能实现。”戴传江退休后,仍然以军人的本色,用书法创作,践行他文化志愿服务市民的良好风尚。十几年来,他每年为社会各界读者,各行业领导,政府机关社团单位,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书法艺术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和适应群众现有的认识水平,能为群众所接受,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戴传江老师在文化学习和书法创作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主要原因,是他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美好的心态。在追求艺术成长的道路上,他淡泊名利,曾无数次谢绝来自媒体单位的采访,他常说:“为市民写书法,用艺术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老有所乐,文化的积淀是一种蓄势待发,他在书法创作中,以苦为乐,强健健体魄。他将书法艺术视为一种健康而优雅的,格调高尚,趣味无穷的艺术追求,也吸引和影响了生活中很多人。将书法创作作为最好的养心和养生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提笔挥毫时,感受一种文化成长中自强不息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战争时代,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和平年代,手握毛笔,为了新时代文化复兴再立新功。戴传江老师以呈现文化创新中的行草之美,丰富了身边的百姓生活,被誉为平民人民艺术家, 他丰富的艺术生活,充实的军旅生涯,成为他今生坚持不懈努力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