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梦(散文)
石僧
在那遥远的壮乡山村,山青水秀,村民世世代代过着朴实的日子。这里山多地少,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年代,山民也曾忍饥挨饿,面黄肌瘦。
山村除了山还是山,东边是石山,是石灰岩的那种。有高耸入云的,也有灵秀如珠的圆润。西边是土山,绵延不绝,很有气势。村子在两边山的中间,仅有一条通道通往外界,历朝历代,远离战火,就算当年的鬼子也没办法去到我们的那个地方。山民们过着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的生活。儿时的记忆,就是贫穷的生活压得人们有些窒息。小孩不懂事,以苦为乐,每天捉虾摸蟹,自得其乐。
那时候的山村,人多嘴杂,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声高声低的,还有爽朗的笑声。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们在田垌里劳作,到处都是人,一个生产队接一个生产队的,分片劳动,农活虽然苦,但是笑声不断。山区气候好,栽种水稻。因为水土肥沃,产量很高。可是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缴了公粮,剩下不多,村民们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村里最风光的莫过于老支书了,因为年年都是纳粮先进大队,被评为劳模,去北京开会,和大领导合影回来,光宗耀祖了几十年。他也是我们村唯一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于当时还是小孩的我来说,老支书简直像神一样的存在。村里除了支书之外,最威风的大概就算大队民兵营长了。营长每天都背着一支七九步枪,脸上写着威严。我最害怕的是大队的广播,声音大,久不久又要批斗哪个地富反坏右。
懂事后见证了八年苦难的日子,那时是“文革”时代。墙上到处是标语,还有毛主席语录。门头上写有标准的美术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其实那时我根本就没认得几个字,是跟大人们学习的。村里的墙壁上,只要能写字,处处是鲜红的标语。一九七六年以后,这种情况逐渐少了,也没有批斗和游行了。再后来,把田分到户了,吃饭再也不成问题。到了一九八零年,下半年我便离开了家乡,跟随大哥来到一个小县城。县城不大,有些历史底蕴,是岭南的秦汉古郡。星移斗转,现在已经是高科技的时代了,人也不是当年的人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火箭上天,动车飞驰,航母入海。而我还深深地记得那个不堪的岁月!
也许是一场梦吧,人生如梦,对于我而言,应该是一场残梦。可怕的是远方还有战争以及远远近近的疫情,让人心神不宁。按揭贷款的房子,掉了一半的价,而银行利息一分都不少,就连市场上的红辣椒都卖五十多块钱一斤,看来此生连梦都做不好了……



作者简介:石僧,本名韦超途,广西贵港市人,以书法文章自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