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完美的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
—萍乡市柘红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概述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任务来由
萍乡市柘红种养专业合作社,位于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柘村村,地处距市中心35公里,东与芦溪,南与莲花,西与湖南攸县,北与湘东区相连,属两省的县域交界处。村内有山林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耕地面积约1.3万亩左右,其中水田面积0.127万亩,村内无一污染企业,四季空气清晰(属天然氧吧),环境优美。平均海拔在550-600米之间。319国道贯穿全村。且村内自然奇景繁多,是萍乡市发展高山有机无公害种植、宜居乐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萍乡市柘红种养专业合作社是由柘村当地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方式加盟组建,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2016年至2020年,已栽种红心猕猴桃300亩,黄桃200亩,脆李100亩,增加蔬菜300亩。项目采取会员认养果树的共享经营模式,带动当地休闲光观旅游的发展,并将片区贫困户214户745人,纳入共享果园,有偿劳动,保障分红,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为白竺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根据上述,我社制定了 10 年的中长期项目建设发展规划。
其中:
1、种养结合
计划投资 500万元,扩大猕猴桃及其他果树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同时扩大禽畜养殖数量和高山蔬菜种植, 使我社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的多彩英姿。
2、旅游休闲
计划投资 500 万元,打造农村旅游观光业,建设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园,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提供食宿和游玩方便。通过基地项目建设和完善,通过科技种养和附营业务收入,把我社全力打造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有亮点特色、有示范效应、有经济效益,且具有龙头带领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
2021 年重点目标任务是: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搞好猕猴桃优良品种的嫁接育苗、完善基地水利喷灌,架设基地大棚等设施. 建设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园,为猕猴桃采摘提供食宿和休闲,提高村民年收入,为当地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效
(一)、合作社成立和发展过程
1.租赁或者流转村民荒山荒地。柘村有荒山荒地近千亩。这些山地在村民的手上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合作社针对这个问题,拟开发果园,种植有经济效益的红心猕猴桃树。经与乡村沟通协商,同意合作社租赁或流转荒地。至今,已经流转山地350亩,流转田地800亩。山地流转后,山地本身产生了经济价值,村民手上有了地租,山地开发后,果树成熟挂果,果实便是经济价值。
2.安排当地村民就业。合作社开发出几百亩的果园,果园是要人来管理的。剪枝、除草、施肥、除虫喷药、浇水、排水、修路、搭棚、防冻、摘果、运果、装果等,合作社常年聘请当地村民。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安排村民劳动力50人计6750天工时,支付劳务费70万元。
3.吸收村民加入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响应党的号召,让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在乡村的支持下,合作社吸收自愿入股的村民加入了股份。一是以山地折算资金入股,一是投入资金入股。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四人,折算人民币2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创业的热情。
4.精准扶贫。吸收白竺乡镇村贫困户为脱贫致富对象。合作社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以果园产业为主,陆续推出商务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训练、产品展销会等,推动当地农产品、土特产品外销。合作社吸收白竺乡贫困户214户745人纳入共享果园,有偿劳动,保障年年分红。合作社无偿提供贫困户果树每户四十棵,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果树挂果的果实均重为贫困户的年均利润。2017年柘村23户贫困户每户均收入为五千元。2018年,纳入合作社扶贫的每户均收入三千元。
5.科学规划,打造种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模式,帮助乡村产品走向市场。合作社拟建设会员服务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建设果园综合管理办公区,建设冷库、仓储、装箱、发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平台,不仅将果园产品推出至海内海外,同时也将推出白竺乡系列农产品和土特产食品的销售。
7.培养训练乡村村民种养、种植特色本领,为乡村后续发展储备人才。合作社每年花八万多元从四川聘请农技推广专家在柘村开展现场培训与指导工作。2017年,组织开展果树栽培种植培训三场次计二十余人参加。2018年,组织开展果树栽培种植培训六场次计一百余人次参加。2018年,合作社每月花五千元从四川请来罗技师,除负责果园的技术管理,同时兼任对村民的培训工作。共有六人达到了培训要求。
(二)、下一步打算
利用猕猴桃产业发展,巩固与外界的合作与联系。合作社以猕猴桃产品示范基地,打造更深层的山村项目开发。已经与四川苍溪建立起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重点打造柘村特色山地生态果园建设。将扩大脆李、翠冠梨、樱桃的种植面积,引种栽培四季品种,着力打造生态户外旅游度假品牌,计划加工开发红心猕猴桃酒、红心猕猴桃果汁等新兴产业市场。使柘村,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生态柘村,使合作社真正成为为农、务农、扶农的生态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