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4月11日上午,上海市卫健委最新通报:2022年4月10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73例,新冠奥密克戎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

综合各方消息,2022年3月以来上海这波疫情,累计报告阳性确诊12283例,累计感染者超过18万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目前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
综观上海这次的疫情特点是:
第一,本轮疫情主要的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2,它传播速度非常快,比Delta及过去的变异株都要快。此外,这一毒株隐匿性较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人占比非常高,所以防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二,早期引入时传播链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逐渐出现了一些社区的传播。截至今天,上海绝大部分社区都有病例,目前已经是广泛的社区传播。这意味着,单独依靠针对Delta变异株的方式来抗击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很大的难度,它波及范围很广,所以必须采取更为果断和坚定的措施。

第三,在进行防控采取相应措施时,比如:核酸检测等,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相应防控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2500万人的城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某一动作,对各方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第四,上海的交通。除了国际交往,上海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交往也较为频繁。上海本轮疫情的防控,在防止市内扩散以外,还要同时防止溢出和国外输入,所以是三条防线的压力。
上海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和上海市委市府对疫情实行“动态清零”的的总方针。难度有多大?自2020年初,中国进入举国抗疫近三年的,多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已经证明,“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中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

“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当出现病例或者疫情以后,能够快速发现它,并快速将其围堵,切断传播过程,最终达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使疫情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
如今,上海抗击新冠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已到决战关键时刻,无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传播潜入特大城市众多社区有多么迅猛、狡滑、凶险;无论上海自3月28日和4月1日,浦东、浦西、乃至全城先后进入持续封闭抗疫有多么艰难困苦;举全国之力,聚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与数百万流动人口之心,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市府关于上海社会面快速“动态清零”决策,万众同心“守沪”,是魔都上海抗疫必胜的不二选择。

连日来,在中央的调度下,数以万计的解放军医疗队、全国各兄弟省市的医疗队日夜兼程驰援上海;全国各地的医疗、生活用品等保障物资水陆空并举源源不断运抵上海;在举国合力支持下,上海全市以各区、街道(乡镇)、社区(企事业)为网格,组成了以专业医护为主导,各区、街道(乡镇)、社区(企事业)干部与志愿者为骨干,千百万居民为基础,展示了无与伦比的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设置了数万个采样点,组织了约数万名采样人员,以罕见的勇气与速度,积极筹措救治床位和隔离房源,扩充了一批市级定点医院,新建投用了一批方舱医院、床位,加快阳性感染者与各类密接者的转运、隔离与管控。克服种种困难,力保新的阳性感染者一旦发现,必须即刻转运、日清日结,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按照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全力做好感染者救治工作,强化分类救治,开展中医药干预治疗,储备和使用新型治疗药物,全力降低重症率、死亡率。

同时,上海在全城封控的情况下,依靠全国各地的鼎力支持和各网格基层组织与成千上万志愿者的奉献,尽全力保障各基层社区居民日常防疫检测、生活用品**保障与特殊人员医疗救护保障,努力消除抗疫清零决战新形势下出现的管理漏洞与薄弱环节,确保2500万人超大城市防疫“清零”决战,做到边筛查、边转运,全力提高大上海“清零”攻坚决战状态的转运效率。

笔者认为,如今,上海已进入疫情防控“清零”攻坚决战,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坚信有中央和市委府市的坚强领导,有解放军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具有红色基因和光荣历史传统的2500万市民与数百万外地留沪人员的精诚团结,魔都大上海,一定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加快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全上海社会面清零目标,打赢全上海抗击奥密克戎“清零”战!让大上海重新焕发中国改革开放领头羊的活力!特赋《减字木兰花》为评为纪。
疫情路上。
奥密行踪藏市巷。
感染频纷。
诡异流行末露痕。
魔都神道。
决胜清零军令倒。
众志成城。
封闭围歼旌必升。
——2022年4月11日凌晨时事诗评 岁月留痕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