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卖树种子的事
耿志平/甘肃

那几年,兴起了一股种树热,刺槐,国槐,油松,五角枫,白腊种子生意火爆,尤其是刺槐和国槐,油松。每天都可以销售几吨刺槐种子,虽然利润不大,但销量乐观。国槐种子则是最火爆的,刚开始一斤三四十块钱,随着需求的增加,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第一年种树的人尝到了甜头,周围的人纷纷效仿,一时间国槐种子成了香饽饽,只要你能进到货,不怕卖不出去,每天来买的人络绎不绝,时不时断供,从最初的一斤几十块一直涨到二百一二。一袋种子就是一二万元,做这一行的人也没少挣钱。一棵刺槐树苗从开始的四五分钱到一毛五再到二毛钱,一亩地可以收入几千块钱,是种粮食收入的几倍。大家一窝蜂的种植,几年后,供大于求,苗子长在地里卖不出去,成了老大难。好在刺槐一直是荒山野岭植树造林的首选,种刺槐的人基本上没啥损失。

那些种植了杏树和山桃树的,眼看着整片苗子一年年长大,一点效益都没有,免不了唉声叹气。最惨的是栽了松树的人家,有些涨了四五米高,一片片翠绿,本想着靠卖树捞点钱,谁知道,树却成了老鼠药,无人问津。好多家里看不到希望,就砍了。从去年开始,因为全世界粮食危机,逐步不让在耕地里栽绿化树了,路边的松树被强行推掉。今年加大了退林还耕的力度,各级主管部门,上门宣传动员,要腾出耕地种粮食,种植户不得不采取措施,往山地移植,有些人没山地,只好把树砍掉了,占了几年的地一分钱收入都没有,当初还投资了很多人力物力,真是后悔的要死,都怪自己跟风,没看清形势。家庭也有因此产生矛盾的,当初主张栽树的人,就成了众矢之的,被数落责备,事已至此,责备后悔都来不及了,也没任何意义。
这几年国槐和五角枫等树种子无人问津,前年一斤国槐种子十五块钱,几乎没人要。白腊种子也由原来的二十多降到了三块五一斤,整整一年,也只有一个客户要了四百斤。当年种白腊的人老打电话说看谁要树,让帮忙联系,只是无人过问,我也爱莫能助。

去年冬天,不知为什么,刺槐种子价格每斤涨到二十五元,这是几十年来最高的价格,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一下子激起了农民打刺槐籽的积极性,全家出动,拿个塑料布铺在下面,用长杆子敲,拿回家去,用玉米脱粒机脱粒,再用扬场机过风,当天就可以变现,有时候一天收入几千块钱。一些聪明人觉着在树上敲费劲,尤其是那些长的高大够不着的树,就用油锯把树锯倒,就像打酸枣一样的弄法,这样明显快了,收入多了,但破坏了林木。杀鸡取卵的方式真是要不得。他们忘了“十年树木”的道理,长一棵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然他们的行为被林业公安局处罚,受到了罚款的处罚,但是毁掉的树无法重生了。只能栽种小树苗,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真应该让破坏了林木的人加倍栽种树苗,而且还要保栽保活,让他连续五年负责那片区域甚至更多的地方,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此承担责任。无论打树籽收入多高,是不能破坏林木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给人形成了便利条件,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环境,任意破坏林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不能让十几年退耕还林的成果毁于一旦。一经发现,决不能姑息纵容。
由于今年刺槐种子价格高,使得供大于求,价格也忽高忽低,让商户也摸不着头脑,好多跟上赔了不少钱,叫苦不迭。而农民则收入颇丰,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