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往昔生活的我们已不太习惯,这时我又想到了母亲的被窝。母亲的被窝于我们也很陌生,陌生到我们会脸红。倒是长大后,中学寄宿的我每每回家都要钻进母亲的被窝,那时我感觉到母亲是需要的。因为母亲放心不下心里的牵挂,母亲也是内疚的,因为堂哥的介入,母亲的忽略,我自小瘦弱,每次回家母亲会把所有的美食安排在这一天,又可以一家人同桌共餐了。由于我们自小养成的谦让加之我的瘦弱,即使平常日子在餐桌上,母亲必把最好的肉夹到我的碗里。父亲和姐弟也同样如此,直到我们长大,各自成家到如今也是如此。
母亲在我渐渐长大渐渐成熟的日子里,我呆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少之又少,我们在外面各自奔波,父亲这时也辞去官职做起生意。父亲本是善于在外奔波的人,所以视我们为正常,而母亲则不同,她总是间隔半月左右便催父亲:你去看看。这句话成了我们和父亲的口头禅,见了面都会笑说“你去看看”。这时我们都知道父亲带来了母亲的眼睛母亲的心。
后来,我最后一个成了家。做了妈妈,忽然发现母亲已是四个外孙内孙的奶奶,母亲是奶奶了,那皱纹让母亲看上去更安静更慈祥,那个我视为精力充沛,我戏称英姿勃发的母亲,仿佛还在昨天,这昨天仿佛已很久远。我们又同时回想起了堂哥,我们又同时无言。是的,堂哥在我们的回想里无言。
真的,我一直都耿耿于怀母亲的怀抱,她曾带给我那么多盼望和向往,她曾告诉我那是一种无言的力量,她也曾是我回忆时带着骄傲的悲壮。而今的母亲,我想和她交换拥抱,让她感觉到女儿生命的旺盛而不是根的苍老,而今瘦弱的是母亲,爬满青筋的手,迎霜的白发。六十岁,岁月给了你什么?母亲。一群健康的儿女欢笑的子孙从成长到成熟,我们只用了一个季节,而您却付出了一生。
母亲。我又挤在您的被窝里,把我们的从前从记忆里一页页翻出,这是我们的故事……
“那年在外地工作,每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在临行时你都会把三岁侄女的零食默默准备一份放在我的背包里,我知道,但我不忍再拒绝,因为你还会有别的办法给我带着,因为我在您心里仍是那个五岁的瘦弱的小女孩。在我异地孤单的日子里,我总是拿出零食来看一阵而后再收起,只到下次临回家前才在火车上一一吃掉,因为那个时候吃我不会哭……”
而此刻,我已泪流满面。
母亲。我枕着母亲的胳膊,紧握母亲如根的双手,还有什么能留住岁月无情的脚步?如果可能,我愿,甚至愿我没有这次生命;可是,那样我又怎能与这样的母亲在今生相逢。那么,我愿。我与母亲真的有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