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初中阶段的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尽管它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升学压力,但它却是压力的开端。
刚进初中,学校就来了个“下马威”,要求把200多条校规全部记住,一周以后老师会从任意条目中随意抽查。哇!整整200多条,而且不能记混,简直太变态了吧!
突然想起《我是特种兵2》里面的一个镜头,教官让大家边做俯卧撑边背出七万多字的条规,当然,那个简直变态一百倍,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做的到!而教官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明白自己只是一个“菜鸟”,有很多事情自己是做不到的!
一周以后,老师抽查,几乎“全军覆没”。事后,老师告知大家,学校只是想让大家明白,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热情已经不能再适应初中的学习了,想要大家明白从现在起,一切才刚刚开始!
课程陡然增加了一倍,大部分知识必须要在课堂上消化掉,因为晚上回家还有大量的作业负担,简直是连轴转啊。
国家现在允许罚站了,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适度惩戒”的必要性,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克服很多自身的惰性,对那些自制力差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但是体罚和批评绝不能侮辱学生人格,那样的话,师生之间会形成对立,激化矛盾,老师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说话的份量会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初中一位女班主任就做的特别好。
我们这位班主任对每位学生可谓一视同仁,给每个人都安排了“职务”,什么管擦黑板的、管开关灯的、换灯管的…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责任感,让班级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她让优秀生与成绩差的同学同桌,对后进者鼓励教育,对优异者从不特殊对待!
还记得老师因一件好事询问是谁干的时候,一位班干部起身用手指着一位成绩差的同学说“是他”,为此,这位班干部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原因是不应该用“他”来称呼那位同学,而要响亮的喊出他的名字来!
在这个班集体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尊重,每个学生热爱彼此,热爱班级,天生的资质差别,决定了不可能人人拿第一!但没有人瞧不起差生,也没有人挖苦上进者,更不会嫉妒优秀的同学,因为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班集体,不仅表现在学习的氛围上、还表现在赛场上、卫生上等方方面面。
尽管也会有“问题同学”给班级抹黑,但他们也有底线,即使打架也是跟其他班级的同学打,在自己班里我们感受不到任何的不安全感!
初中阶段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让我们因为成绩的好坏,感受到什么是“分道扬镳”——不只表现在座次的排列上,更体现在每个人毕业后的走向上!
初中阶段正处于一个人的青春期,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使得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了“反作用力”,老师的管理水平将对一个班级和同学们的全面成长、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三层教学楼比不上小学时的气派,但上面两层多了宽敞的阳台,课间同学们在那里打闹嬉戏,有打夯的、有追逐打闹的,还有往下扔纸飞机的、还有上下楼扔书借书的,蔚为壮观…
每个学校内部都有小卖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夏天是最有趣的,一支支冰棍儿从无数双争抢的双手中递过,“来,谁先付钱谁先拿”,偶尔会遇上几个横冲直撞的,老板也总是“特别照顾”,其他人只能老老实实的排队。
有一次,争抢的人太多,把柜台旁的汽水给挤到地上打碎了!老板问了一圈也没人承认,可能谁打碎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老板只好自认倒霉。
有些“火力”旺的,一次买好几根,有时没有掐准时间,上课铃一响,便三口两口的全塞进口中!老师看见了便会问:“哎?奇怪了,大热天的怎么还有人口出冷气啊”。结果,全班就是一阵哄笑,这位同学也想笑,结果给卡住了,反而更难受了!
晚上,放学后的小铺更是“欣欣向荣”,门庭若市,小铺的经营种类也是日益增多,从单纯的卖饮料、零食、日用品进化到啤酒、烧烤、磁带、杂志等“一条龙服务”,甚至有一阵子理发、烟酒等诸多“稀缺”项目也涌现了出来。 当然,我也会偶尔奢侈一下,买上几根烧烤、几本杂志、几包零食…

相比现在的小学生有安全校车、中学生有私家车接送,那时候的我们能做到“一人一辆自行车”就算不错了,如果有人骑上了“变速自行车”,那绝对能引得其他学生争相围观。偶尔听几个“颇有见识”的同学说出“丰田皇冠”、“三菱帕杰罗”、“大众帕萨特”之类的车名,印象中还没见过哪位同学经常坐车上下学呢,尽管我们学校不乏“官富二代”。
唯一陪伴我们的,便是那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要是有人骑着一辆变速车的话,那就得至少准备三把锁,前后轮各一把,最后再跟其他车子锁在一起!不然都没心思听课!自行车自由停放在校门口两侧的路边,每天上学要先记好自己车的位置,不然回家老妈还以为又留校补课去了呢!
记忆里的语文老师各个都是伶牙俐齿、魅力非凡!既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死的说成活的”,也能把黛玉说成张飞,把吕布说成貂蝉。偶尔遇上位深沉的,那也必是个笔下生风、妙笔生花、下笔神助的“读书万卷”之人!在必要的时刻,他还会给我们上一堂丰富多彩的人生大课!
一位语文老师让我印象深刻,记得我们班最捣蛋的大个子都被他整得服服帖帖的,他最拿手的高招便是,每次看谁特别捣蛋,就会叫出去轮上几记“重拳”…
他会严肃的瞪起一对“牛眼”、摘下自己的眼镜别在领口、摘下手表放进口袋、最后挽起袖口!一套“逼真的假动作”下来,大部分同学早已吓个够呛!其实,最后真正被他的那记“老拳”抡到了反而不疼,只是这唬人的架势却能把人镇住。难怪班里的语文成绩在他“文武双全”的折腾下,名列前茅!
还有一位女化学老师,讲课从来不带书,围着教室边走边让我们把书翻到第几页、找到第几段,把第几行的哪些内容用笔做标注!把十几页的内容布置完转身就走,只留下我们目瞪口呆的面面相觑,不知她说的那句“把书撕了我也能给你们默写出来”的话,是气话还是胡话,但我从小学到大学,似乎只遇到这一位老师有如此气魄…
初四那年家里添了电脑,学校组织学习电脑知识,网络也是方兴未艾,新事物的降临总能引发人们竞相追捧,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在这股席卷全球的电脑热中,我也“不幸中招”,除了多学了些电脑知识、语文成绩稳定以外,其他需要理性思考和背诵的科目“全军覆没”。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自制力差,总觉得无所谓,“明日歌”天天唱、天天忘!墙上小学时代的奖状已被一张张写给妈妈的“考试检讨书”所替代,却依然故我…
每次调班放假,学校都要求把桌椅带回家,暑假后的一天,暴雨如注!狂风肆虐!我穿着一件包不住膝盖的雨衣,一手扶住车把,一手还要抓好后座“颤颤巍巍”的桌椅!两公里不到的路程,桌椅被风吹的四处摇晃,车子好几次差点儿被掀翻,得不时下车扶正桌椅,扎紧绳索…
只要天气允许,我喜欢在上下学的路上捎带同学,边骑车边聊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不必太在意成绩的好坏,尽管对学业要求不高,却从未放弃过努力。
有一位同学,人称“速记王”,随便哪篇课文,他总能以全班最快的速度记住,再以最快的速度背出,班上很多同学曾跟他一决高下,都以失败而终,每次我们都感叹:“既生汝,何生me?”。
他是老师最爱的“头阵队员”,然而,滴水穿石、铁杵成针,功夫都是练出来的!就凭他那股对爱好的执着就可见一般,他爱看NBA,只要是电视转播,他都是场场不落!甚至球员八卦他都了如指掌。
那时候没有网络,他竟痴迷到把每场比赛都录下来,毕业时,他已经攒了几麻袋的录像带!难怪后来去了世界名校留学,我由衷的佩服!
小学老师虽然“暴力”,但他们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放任不管。初中时代的老师不再对每个学生那么“较真”了,同学们有了分水岭,彼此成绩有了天壤之别,如果不想学,只要不捣乱,老师们是不会管的…
“少壮虽努力,老大亦伤悲”,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疫情轮番蹂躏的世界,没有哪种出路是最好的出路,没有哪种人生是最好的人生,纯真年代是因为单纯率真的心灵,活在当下,好好活着就是幸运…
